在幽静的广州中山三路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绿阴深处,走过荷花池上一道灵秀的石拱桥,可以看见一栋华美的建筑。门前4级台阶,拾阶而上,是一个弧形联拱式的门廊,8根敦实的罗马巨柱,直顶天花,气势轩昂。
这栋古老典型的“议会式”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广东咨议局。它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由日本留学生金浦崇、金浦芬捐建。为一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坐北朝南。自南至北有大门(为祠堂式建筑,已毁),石砌荷池拱桥,主楼仿西方古罗马式的议会大楼形式,后座为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已毁),主楼的东西两侧还有砖木结构附属建筑(已毁)。主楼前圆后方,大厅屋顶为半球形,8柱环列,空间开阔,有内外回廊,廊两层。大门入口在1948年改建为罗马式的4条大圆柱,楼是砖、木、钢梁柱的混合结构。
让我们的镜头回到二十世纪初,那个腐朽清政府正面对着千钧一发之际,存亡危急之秋……
1909年2月,两广总督张人骏着手成立广东咨议局筹备处,他聘请邓华熙、张振勋、丘逢甲等22人为“议绅”,又向留日学生金蒲崇、金蒲芬等人筹得资金,选址大东门外,兴建广东咨议局大楼。
咨议局旧址的整体结构很别致,3500平方米的规模,主楼是一座两层高的仿古罗马式的白色议会大楼,顶着一个半球形的大屋顶,门前有8条敦实的罗马柱环列。而彼时的大东门一带,城门外是一片望也望不到边的坟场,城门的这边,却横空出世般矗立起神气十足的乳白色的“议会式”大楼,它所带来的冲击力,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见。
一百年前,咨议局作为清廷的一个政府部门,采用最典型的西方建筑模式兴建,堪称开天辟地的新鲜做法。而这与咨议局诞生所承负的使命是分不开的,作为“临时宪政”的产物,咨议局在外观上仿照古罗马议会建筑,与清廷开始从“表面上”推进向西方国家议会制学习的态度,不谋而合。
议会式的办公大楼再恢弘,却无法掩盖“预备立宪”与真正意义的民主间的貌合神离。广东咨议局出现在政权已然摇摇欲坠的封建王朝末年,注定了它带有先天不足的特点。
咨议局的“议会制”并非普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是以社会身份、教育程度和财产数量衡量的。而且这样的条件可以用苛刻来形容:要曾在本省地方办理学务及其他公益事务满三年以上著有成绩;有举贡员生以上之出身;曾在本国或国外中学堂及与中学同等或中学以上之学堂毕业的有文凭;曾任实缺职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参革;在本省地方有5000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如果是外省男子,则要在本省寄居满十年以上,有1万元以上之营业资本或不动产。而那些“品行悖谬、营私武断者、曾处监禁以上之刑者、营业不正者、失财产上之信用被人控实尚未清结者、吸食鸦片者、有心疾者、身家不清不白、不识文艺者”,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09年7月至8月,广东咨议局在初选、复选后,94名符合清政府条件的广东咨议局议员得以明确。其中,贡员有29人,举人22人,生员18人,进士2人,其余23人则都是科举出身。其中,曾经担任过清朝各级官吏的有57人,占总数的60.64%。
当时,广东总人数为2800多万,而符合条件的选民只有141558人,不及全省总人数的0.49%。
选举并不因为立宪人士的热衷而轰动,大众对之的陌生导致投票情形极为冷淡。像广州府,符合资格的有55538人,而真正投票的仅399人。在89个投票所中,最多的一处仅收到16票,更有60处仅收到一票。即便如此,选举还存在贿赂选票的暗箱操作,一票价值40两至200两。
宣统二年(1910年),广东咨议局成立,第一任议长易学清,副议长丘逢甲、卢乃潼,咨议员陈炯明等,多属守旧派,咨议局选举议员94名。咨议局主要活动为由督抚召集会议,并提交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财政收支等各种议案。
广东咨议局成立的第一年,议员们在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但当一个涉及政府财政收入和部分议员个人利益的禁赌议案被抬上桌面时,清政府设置咨议局的虚伪性便暴露出来。
清政府成立咨议局的初衷,只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因此对咨议局的职权范围有所钳制。表面上,规定咨议局可以议决本省“应兴应革”、“预决算”、“税法及公债”、“义务之增加”、“权利之存废”、“单行章程细则之增删修改”、“公断和解自治会之争议”、“收受陈请建议”等11件事项,但是却把各项议事主持、采纳和裁夺权归在督抚。造成咨议局实际上的有名无实,它只是在清政府地方行政长官严密监控下的点缀门面的机关。
据史料记载,咨议局成立至1911年12月22日结束,共存在两年两个月,先后提出议案147件,其中弹劾案37件,工商议案18件,教育议案9件,社会治安和狱治议案15件,其他68件。这些议案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每一议案都是经过咨议局议员内部多次讨论甚至激烈争吵后,并通过一半以上票数通过才形成的。但议案执行与否的权力掌握在督抚手中,最终通过并实行的只有“监所改良”、“统一本省财政两条议案”,其余“未闻举办”。
广东咨议局共召开常年会和临时会议各两次,仅仅活动了两年,便陷入瘫痪状态。由于清政府的压制,咨议局不得不黯然出局。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的活动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广东咨议局现在只有孤零零的主楼留存,昙花一现的“民主议政”虽然如梦一样破灭,但广东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前沿,先驱们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续用热血和智慧书写民主体制跌宕起伏的历史。
-全文完-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