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纯玉,细如凝脂,质地柔嫩”,一碗上来,不见热气,但十分烫人,其形、其色、其味皆与众不同:食而不腻,回味无穷。这就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古镇平桥,吃下后连连称赞:“好菜,好菜,此乃天下第一菜”的平桥豆腐。据说,开国大典中,周总理特意安排了淮扬菜作为主打菜,其中平桥豆腐作为第一道菜被推荐使用,所以淮扬菜系是开国第一菜系,那么平桥豆腐是开国第一菜也就无可厚非了。
吃平桥豆腐,常有人给我介绍:平桥豆腐是国菜。其实,这样的介绍太狭隘了。不用提上国宴,豆腐是国菜这一美称并非夸大其辞,无论你是从普遍食用价值,还是从历史久远看,它都名副其实。
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清异录》称小宰羊;苏轼诗称软玉;陆游诗称藜祁、犁祁、《稗史》称豆脯,天禄识余》称来其;《庶物异名录》称菽乳;并有没骨肉、鬼食等异称。是以黄豆、青豆或黑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加盐、凝固、成型等工序加工而成。
豆腐,既可成为家中的小凉菜,又可成为大饭馆的主菜,有的还专以豆腐为特色的菜馆,如京城的淮扬豆腐宴。
豆腐制作菜肴,可以作成冷菜、热炒、大菜、汤羹、火锅等各种菜式,也可用于作馅。以豆腐制作的菜肴达数千种,有些菜品已成为地方或世界名菜,如江苏“平桥豆腐”、“沙锅鱼头豆腐”、“三虾豆腐”;四川“麻婆豆腐”;上海“炒百腐松”;安徽“徽州毛豆腐”;山东“锅塌豆腐”、“三美豆腐”、“黄龟豆腐羹”;北京“朱砂豆腐”;湖北“葵花豆腐”;湖南湘潭“包子豆腐”;江西“金镶玉”;福建“发菜豆腐”、“玉盏豆腐”;广东“蚝油豆腐”;山西“清素糖醋豆腐饺子”;吉林“砂锅老豆腐”;河南“兰花豆腐”;广西“清蒸豆腐圆”以及素莱“口袋豆腐”。甚至在绝大部分省份的农村,做红白喜事,无论事大事小,都必备豆腐。离了豆腐,这筵席便不是好筵席。
中国是一个佛教大国,和尚、尼姑都是以豆腐来唱大戏的。
豆腐也可以算是一个国粹了。瞿秋白在他的遗书《多余的话》中,就曾这样的写:“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英国最有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二卷690页提到:“豆腐的制作技术始于中国的汉朝。”相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刘安所创。刘安即是淮南王,他喜欢炼丹,他母亲喜欢吃黄豆,后来因为她母亲卧病在床,不能进食黄豆,刘安便把黄豆磨成粉,熬成汤,给他母亲喝,后来他炼丹时候无意中把盐卤或石膏混进豆汤中凝结一种物质,一尝味很美,称其为豆腐,后来又流传到民间。英语的豆腐一词,就是从日语的发音“tofu”音译的。传说唐代鉴真大师东渡之时,把制作豆腐的方法带到日本,被奉为珍宝,并从此在东瀛流传开来。
豆腐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它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热病后调养者食用。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清代袁牧说: “豆腐得味,远胜燕窝。”可见古人早就知道豆腐的价值。俗话说“青菜豆腐保平安”,这正是人们对豆腐营养保健价值的赞语。
中国豆腐有八大系列: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老豆腐和细嫩的嫩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主要为千张类;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四为卤制品,主要有五香豆腐干和臭香豆干;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主要有豆腐皮、腐竹等;八为发酵制品,主要为人们熟悉的臭豆腐。
豆腐不仅是味美的食品,它还具有养生保健的作用。中医书籍记载: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休痢等症,并解硫磺、烧酒之毒。现代医学证实,豆腐除有增加营养、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功能外,对齿、骨骼的生长发育也颇为有益,在造血功能中可增加血液中铁的含量;豆腐不含胆固醇,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的药膳佳肴。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这道菜是清白之意。由此,我想起明朝的于谦言志诗《咏石灰》,“要留清白在人间”是诗中的句子,我以为也能体现在豆腐中,可以说常吃且不厌青菜豆腐而少吃或不吃山珍野味的官,应该是清官的起码要求。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