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明亮宽阔的“英雄广场”南边,是著名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又名“东较场”。明清时的东较场一代,是广州古城东郊。从古城东门口进入东较场一带虽然很近,却要经过两座桥。一座位于东门口,原护城河上的石板桥,一座是跨在池塘之间的石拱桥。北边有一片几十亩的老树林,都是些树冠巨大的荔枝、龙眼、酸枣和桃树。当时此地池塘很多,这些池塘排列在果林周围,约有五六处。池塘里种满了菱角和莲藕,荷香五月,菱熟深秋,鱼肥冬至。池影花色撩人,渔歌唱晚,鱼鹰潜猎,老翁垂钓,将偌大一个东较场染满生机。
东较场从荒凉的旷野,到练兵习武之所,从北伐誓师大会场所,到省运会举办地,……在一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这块土地饱经沧桑、不断演变,见证了铁马金戈,旌旗鼓角的世纪风云,刻录体育盛事。
舒卷风云的政治大舞台
明景泰五年(1454年),总督马昂在今东较场所在地建演武厅,时有堂5间,泊水厅、东西厢房、四卫厅各3间,为军事训练场所。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改建演武亭,亭前竖牌坊一座,上书“演武”二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新修复,改建为骑兵训练场地,兼作检阅将士和选拔武举之所,其时占地达14.88万平方米。用于古人阅兵、操练、比武,因此它又被称为“东较场”。
晚清至民国期间, 东较场一直是个舒卷风云之色的政治大舞台,上演过一个个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
道光十九年(1839年)虎门销烟后,林则徐、邓廷桢曾在这里检阅军队,准备迎击英国侵略军。当时,几百名精选出来的官兵演习了排枪和火箭,林则徐大为赞赏,随即为阅武台写下了一副对联:
小队出郊坰,愿七萃功成,净洗银河永不用;
偏师成壁垒,看百蛮气慑,烟销珠海有余清。
1925年春,广州国民政府肃清了广东境内的反革命军阀势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这时中国共[chan*]党领导的全国工农革命运动也空前高涨。
1925年6月23日,为抗议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惨案”,周恩来和省港大罢工工人及各界群众,在东较场集合,声援上海人民的斗争,并组织了10万人的反帝大游行,冲向沙基,向驻沙面的侵略者示威,随后惨遭镇压,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六?二三”沙基惨案。
1925年12月21日,广州几万人在这里举行了援助京沪反段(祺瑞)大示威,呼吁北伐。
1926年元旦,20万军民在东较场举行集会,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毛泽东、邓颖超等也参加了。“五?一”期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三次劳动者代表会议和广州市农民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举行,刘少奇前来参加,之后,大约30万人举行了庆祝活动。
1926年5月2日,在东较场举行了第二军北伐誓师典礼,孙中山先生亲临授旗。国民革命军第4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军委员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政府代主[xi]谭延闿授印,国民党中央党部代表吴稚晖授旗,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宣誓、致答词。大会举行了阅兵式。国民革命军拥有8个军,约10万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广东百年运动场所
根据现存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月10—11日,两广学务处发起的“广东省大型运动会”在东较场举行,参加运动会的学堂均备有军乐、旗帜,整队入场,当时参加比赛的有17所学校,达1万l千多人,比赛项目50余个, 最终岭南学堂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此为晚清时期广东省第一次运动会,也是国内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开展的运动会,比首次全国性运动会早了4年,比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早了7年,比奥运会晚10年。
宣统元年(1909年),由广东省各界自治委员会主办的尚武运动会也在东较场举行。但是此后,日渐衰亡的晚清政府再也没有精力搭理它了,东较场一度被荒为刑场。
从清光绪31年(1906年)至民国36年(1947年),广东共举办过15届运动会,地点均在广州市,其中第一、三、四、六、七、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共九届是在东较场举办的。前几届参赛单位都是广州市内的中小学校,来参赛的全部是男学生,没有女学生。当时裁判员可以陪跑,这些场景在现在都是不可能出现的。此外,当时很多学生还扎着长辫子,跑步时可谓满场“辫子飞舞”,如此场面让现代人想起来都忍俊不禁。但也有部分思想进步的学生已经剪掉了辫子,他们因为“没有辫子”而被有关方面禁止参加比赛,这些进步学生还为此一度与维护现场秩序的警察发生了冲突。
从第八届起,增加了广州市郊县、省内各县、市和香港的学校、社团。第十一届起每届均设“省运会”和“县联赛”比赛。第一至第四届以田径的跳高、跳远、跑步为主要比赛项目。第六届径赛增加跨栏跑,田赛增加铁饼,还有足球、排球、自行车、跑马。此后,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比赛项目逐届增加。
在省体育场成为正式的体育场之前,每一届省运会都在东较场这片习武练兵的旷野上举行,运动会后又恢复成为习武场。据说,当时曾经有香港商人想购买东较场这块地从事房地产等商业用途。1916年12月,当时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报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批“东较场”为正式公共体育场,很快孙中山先生便亲自批文,正式将省体育场修建成一座综合性体育场,令其得以继续保持体育场身份,并正式命名为“东较场”。
广东省政府拨款20万元,修建体育场,但过程耗时颇长,直至1932年,这座规范的公共运动场才终于落成。建成后的体育场面积非常大,足足有13万平方米,比现在大4倍多,而且在当时看来是非常“现代化”的:有8条400米煤渣跑道,中间一个足球场,南北两端各设一个篮球场,西面建有三级钢筋混凝土看台,可容纳数千观众。1935年,广东省体育专科学校创立,该场被指定为省体专的运动场。民国时期,广东省的体育运动会多数都在这里举行。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体育场的西看台被炸毁,随后被侵华日军把该体育场改做军用仓库,体育场被完全破坏掉。日军将体育场四周用铁丝网围着,筑碉堡挖战壕,并在中间建了一条用来运输军用物资的轻便铁路,笨重的起重机横七竖八地行驶着。抗战胜利前夕,由于盟军的空军对日军仓库扫射轰炸,东较场成了一片废墟。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体育场内的铁轨被拆掉,重新建起了拥有四百米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在原标准运动场的东西两面各建有100米长的三级砖石看台,并改名为“中正体育场”。解放战争期间,省体育场周边场地被国民党占作军队的后勤部,用于放置军需品、养马等。
1946年1月,广东省体专校长许民辉负责重建公共体育场,并于当年7月7日修建完工正式启用。1947年第15届省运会(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届省运会)在省体育场举行,然而,那届运动会在举行期间场地四周都架起机关枪,目的是“防止有人生乱”。而1948年举行的一场篮球赛出现的奇怪情况也让人们瞠目结舌。那是“广州市子文杯篮球赛”的决赛,双方分别是广东省体专队和警察代表队,比分一直都是省体专队领先,可是就在比赛结束前的5分钟,场地灯光突然熄灭,省体专队的队员悄然离场。原来,当时的警察代表队球员非常粗暴野蛮,经常在场上对赢了自己的对手出“阴招”,甚至用小刀割伤对方球员,而裁判对这种严重犯规行为不闻不问。于是,省体专队为了保护球员,在赛事结束前主动放弃了比赛。
1949年国民党撤退时,体育场到处都是烂瓦、垃圾,一片狼藉,仅留下了一个简易田径、足球场和一个木结构的篮球场。195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但此时的体育场被蚕食了周边地块后只剩下3万多平方米了。经过多次拨款修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容纳8000观众扩建到可容纳11000观众的铁架木板看台。195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东较场命名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由体总广东分会管理。
几百年来,东较场这片土地历尽沧桑变化,积淀了沉厚的体育文化,见证了广东体育发展的全过程。今天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北面还辟有“英雄广场”广场上树立起一组组近代英雄故事中的英雄人物,让人瞻仰。这里也成为人民锻炼身体的好场所。
-全文完-
▷ 进入净莲飘香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