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未开通公交车以前,到处可见脚踏三轮在走街窜巷。给人们带耒了许多便捷,也是城里的一道靓景。几年前传出要开通城里的公交车消息,没多久就听说几百辆三轮车气势汹汹地堵住了公交公司的大门,抗议公交车和他们抢生意。然而,政府的决策岂会受他们的左右?没多久,新都城里就开通了公交车,这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
三轮车大多数耒自附近郊县的农村,有的农闲前来挣饯补贴用,有的长年干这行,他们从当地人手中租车,每月付三百元租金。城里没交通车时,只要辛苦点,每月除去租车和租房及伙食开销,手中也能余下个千儿八百寄回家供养父母妻儿。
交通车营运后,上级规定按三轮车单双号轮流拉车,租一辆车只能拉十五天,这使拉车的效益大打折扣,于是,许多人开始租两部车换着拉。虽然租金比原来增加了,但不再白白浪费十五天,还是划算些。
近两年多了些中青年妇女拉三轮,生意也较以前清淡了许多,夏天,人们走路怕热,坐三辆还凉爽舒服,三轮生意还可以。冬天人们愿意走路暖和身子,三轮拉客竞争更加激烈。
一天,我提着大包小包走在街上,一个拉车的中年妇女按铃向我示意,我看了她一眼,马上有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拉着车过来,我不由自主向他看去。只听那女车夫很快说:"阿姨,快上车,是我先招呼你的"!我不情愿地坐上她的三轮,还有点歉意地对她说:"真不好意思,坐你们女同志的车"。她听了着急地说:"你们都这样想,我们就惨了!就没有生意了"。接着她说她家在彭洲的一个偏远山村,爱人遭遇车祸走了,留下两个读小学的小孩,大的十岁,小的才七岁,全家没了劳力,农村挣现钱很艰难,她只好把小孩交给公公婆婆照料,自己出来拉三轮供养老小。听了她的话心里有点沉重,当车拉到家门时,我拿出五元钱付车费,她找出三元给我,我说用不啦!她却执意要找,说:"是多少就是多少"!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我默默地在心里祝她好运平安!
记得文革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三十来岁的妇女坐着一位五六十岁的大爷拉的三轮,正好被几个红卫兵小将碰上,他们立马上拦住去路,不由分说把女乘客拉下车来,厉声责问;"你是不是资产阶级小姐,只会剥削享受,真不要脸,居然好意思让一个老人来拉你"!老车夫连声替顾客辩解,小将们哪里肯听,居然强行把老车夫拉上车坐着,命令女乘客拉车。
虽然这是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笑话,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数还是不大愿意坐老年人拉的车,一则担心老年人体力差拉得慢,二则也是情感上过意不去。
一天,想坐三轮时半天没有,等到的却是一个看起来颇上年纪的老头拉的车,我问他拉到川冶厂多少钱,他说两元,这比平时别人拉的要少一元。我坐上车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哪个地方的人,为什么这么大的年纪还拉车?他说是郫县农村人,才六十多点,老伴死了,两儿子成家了各住一方,家中只有他和一个九十出头的老父亲,最近不幸摔断了腿,已经医了不少钱,还不能下地走路,他只好托邻居给他父亲端点吃的,自已在这里拉几天车就回一趟家,把挣的钱给父亲买药治病,安排老人的生活。
老车夫穿得破旧单薄,头发花白,身体十分瘦削,看脸色就知道是营养不良。我能想象久病卧床的九旬老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我能想象这位老儿子尽孝是多么艰难,我责问他自己的儿子又哪里去了?为什么那心安理得?道义和良知何在?
车很快拉到了家门,我多给了些车钱,并叫他等我一下,搜了一大包先生不穿的衣物,一些家中现成的糖果食品,还有一瓶药酒和一些疗骨伤的膏药送他。这些邦助是多么微薄啊!只是这样做心里好受点。
-全文完-
▷ 进入清月照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