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感悟传统 明理现象---小论传统中国画千山水

发表于-2009年03月26日 下午3:39评论-2条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国画作为东西方艺术之一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品质。今天,为使中国民族绘画更加光辉灿烂,特研究和解读中国画内在的艺术规律,感悟其精神内涵。以求上承传统下启后世,在继承丰富传统遗产的同时创造出新的高度。

关键词:传统 中国画 精神 继承 变革 

日月轮回,潮起潮落,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源流有宗,衍变有绪。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漫长的历史岁月过去了,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太多的为今人所倾倒的神秘和传奇。我们为此而自豪,但更让我们自豪的是在今天的广大人民群众那继往开来的气魄中。不过世界上,民族众多,国家林立,都保留或遗存了众多的文明,都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同中华文明一样,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长处,是值得我们了解和借鉴的。但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去解读和把握每一处每一种文明的陈迹,即使穷其一生亦无法办到。所以就短暂如昙花一现之人生来说,只有在人类文明的某一个领域的某一个分野中去研究和解读历史,去感悟传统,去传承文明,去推陈出新了。

传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含有世代传承绵延不绝之义,当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成了传统。它一旦形成,便有了一种左右人们意志和行动的力量,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中,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传统也是一个过程,它是在表现为偶然性的历史现象后面的变动缓慢的持续性因素。感悟传统,就是对传统的了解和把握,对传统的再认和创新。就感悟传统的具体对象而言,本文仅就传统中国画艺术这一范畴之内对中国画的传统谈一些个人浅见。

中国画通常称之为水墨画或卷轴画。通常情况按内容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按技巧来说有工笔与水墨两大门类。虽然把其从传统绘画大系中分割出来,但是在感悟和学习中国画传统的时候,却是与书法,壁画,年画,篆刻等中国绘画艺术无法划清界限的。而其中蕴含的有共同特点的中国传统精神更是无法分割的。

艺术作为时代的反映,每一时代的艺术作品都是当时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极富民族特色的中国绘画艺术作为人类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如中国的汉字一样,几千年来按自己内在的规律以一贯之的发展着。在世界绘画艺术发展史上亦是极为独特的。

中国画从形成上来讲,它起源于原始绘画。而原始绘画形态的出现是同古人类的日常劳动分不开的。是常常同生产、狩猎、巫术、宗教、祭祀等等生产劳动实践和认识自然的过程有着这样那样直接或间接关系的。近年来不断发现的岩画、壁画和地画便是最好的明证。不信,你可以看看那分布在内蒙古中南部刻画了野生动物、狩猎、舞蹈、部落战争及天文图像等以题材丰富、形象古拙生动而著称于世的阴山岩画,可以看看位于黄海之滨的反映古代东夷族宗教观念的敲凿而成的人面太阳、植物茎叶等图像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也可以看看甘肃秦安大地弯遗址发现的先民狩猎景象的居址地画,以及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内彩四鹿纹盆和三鱼纹盆。

总之,从考古发现和历史遗存的各种实物古迹文献记载和传说等来看绘画离不开人类的生产劳动。绘画是自然而然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在人类文明进程中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且越来越向审美的方向发展。勿庸置疑,当绘画作为一门独立的精神的主观创造活动时,其源泉则必是人类的生产劳动。因此说人类物质生产劳动的发展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原动力。

从绘画自身来讲,绘画是由外在的自然景象同内隐的人为的意识共同在艺术活动中物化的结果。其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艺术开创过程本身就成了生活的一种表现。艺术作为人借以表达、宣泄、沟通的载体,其所承载的是社会的人,而人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属性的。于是绘画也就承载了人类进步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等精神,并把它保留在绘画艺术活动中。而绘画的发展则历史的形成了人类精神的延续和传承。传统的中国精神也就随之在绘画这一领域里形成。

于是在社会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中国绘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有自身内在规律的深厚传统。所以,在感受和再认传统中国画上,就是观察中国画传统所承载和包含的丰富精神文化品格了,就是对传统中国画内在的文化思想系统的解读了。

观秦汉之艺术陈迹,可见其于浪漫幻想中的乐观向上,于古拙粗犷中的气势雄强。

观魏晋之遗物,可见其飘俊飞扬,情驰神纵的逸伦风度和忧愤无端。慷慨任气的深沉美丽。

观南北朝之绘画,可见佛陀世容的悲惨世界,可见其超脱凡尘的气韵生动。

观隋唐盛世之文艺,可见那天马行空般的飞逸飘动,可见盛世繁华里开拓进取的精神。

观宋元之笔墨,可见其可意会而不可言全的韵外之致,可见其水村渔唱般清淡闲雅的情味。

观明清之绘画,可见其墨气淋漓的狂逸不羁,可见其家国兴亡的咏叹哀伤……

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艺术,为什么仍能感染并激动了今天和后世呢?为什么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仍要不知疲倦的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也许凝冻在上述种种古典作品中的民族的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所体现的情理结构同现代人的感受爱好与心理结构有相呼应的同构关系和历史渊源正是其艺术的永恒性所在。这或许就是传统的魅力所在。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艺术作品。但是,今天的人们之爱好似乎依旧是对那凝结在传统中国画作品中的民族审美风格和艺术趣味情有独钟。尽管以中国画闻名于世的当代国画大师越来越少,可是传统中国画的艺术魅力依旧,且习者甚众。这不能不归功于中国画历史数千年来以一贯之的毫无间断的发展之功绩。那么在研究中国画的传统方面来说,就不得不从中国画的传统构成进行一番研究了。

中国画传统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数千年文化艺术嬗变的积累和传承的结果。在中国画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其传统的构成则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等合力形成的艺术的意识形态。宗教的影响,哲学的影响,书法的影响,诗文的影响以及士大夫文人对绘画知识结构的改变等都促进了中国画传统的部分积累,其中蕴涵的共同的中国精神品格引导着传统中国画一步步的自我完善。于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传统中国画便具有了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艺术观,以线为主的中国笔墨观和以“程式”为主的高度意匠这三大特征。

“以写意为主的中国艺术观”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下的天人合一。写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画的传统之一。所谓写意是指画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时代对自然的深邃体察之合,他是一种精神,借助笔墨立意为像,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想熔铸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写意的中国画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即使抽象的也是具象的,于是乎应目会心而物我交融。是人、社会和自然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事物自然形象本身。

写意观的确立,使中国画摆脱了时空的限制,艺术表现变的灵动而自由。“天地造物随其剪裁,阴阳大化任其分合。”画家以其所见、所知、所想合成一宏观的意识,构成了超越表象的时空一体的艺术境界。(综观中国画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国画的创作,很早便注重主客观的统一,画家们承认艺术创造来源于客观世界,又重视画家本身的主观作用)。于是现实精神和浪漫精神写实方法和浪漫方法在中国画里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便诞生了,其境界既是默契客观现实又是超越现实情景的幻化世界。

“以线为主的中国笔墨观”是传统中国画独特美学品格之一。毛笔、水墨和宣纸这一中国画的材料和工具决定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以线为主的笔墨。因为中国画以表意为特质的原因,所以在中国画中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作用,成为表达作者的意念、思想、感情的手段,线条通过用笔时的力度、节奏、韵律、动态、气势等美感来表达出画家的感情。而文人画家的出现,书法与绘画的进一步结合,则使笔墨的内涵远远超出了绘画形式本身的意义。“笔墨”本身是“内容”,又是“形式”。它已不仅仅是技法和工具,而是某种观念的体现了。它在反映客观事物的题材意义、意境、气势等的同时又反映了画家主观心境,自身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墨由笔出,笔由墨现”。笔法和墨气浑然天成的艺术技巧就成了中国画家们终身探求的目标之一。于是,笔墨在中国画中便有了重要的独特的美学地位。

“以程式为主的高度意匠”是在中国画意境的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它标志着中国画的高度成熟。程式化是画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对生活长期的提炼和积淀。程式的形成受民族、地区、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的制约,因而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中国绘画艺术,由于不拘泥于对自然物象的摹拟、再现,而强调主观的意会、写意,因此,更加注重想象力的发挥。而为了突出主要形象,使形象的特点更加突出感人,中国画往往运用异乎寻常的夸张和大胆的剪裁来经营画面。于是,艺术语言的高度概括以至于程式化。重法度、讲程式,要求笔墨规范化成了中国画的又一传统。就中国画的学习而言,掌握了前人绘画的程式规律,确实是一条捷径。但是要真正画的好,要超出前人的水平,就要按照“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深入体察生活,并且经过千锤百炼的高度艺术加工,进而创造出自己的程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画更加光辉灿烂。

学习前人的表现技法,是我们学习传统中国画必不可少的方法。而在我国有着久远历史和深刻影响的传统中国画家们灿若星河,他们做出了许许多多的有益探索,其经验总结亦形成了大量的理论和程式。从品评绘画的“六法”到花鸟画创作的“四知、八法”,从表现人物画的“十八描”到表现山水画的“皴法十六家”等等。这一切都为我们学习和发展传统的民族绘画尤其是中国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从微观上来说,倘若真能把握其中的神妙和纯熟的技法,传统中国画的学习也就水到渠成了,新的传统的形成也就不远了。但就现实来讲,近百年来的传统中国画却经历了艺术思潮上几次“左”的右的大的折腾。尤其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制造的空前民族灾难,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破坏,贻害无穷。好似几支马队纵横践踏了一番。而如今,在面对外来艺术思潮冲击下的传统中国画却在跋涉彷徨。因此,站在为中国艺术健康发展并继往开来的角度上,很值得对中国绘画尤其是传统中国画从历史的角度作认真的梳理、研究和总结,去感悟,去继承,去创新了。

时运的交替,世情的变化,都会影响到艺术的发展。传统中国画也不例外。回顾中国文化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从大的方面来说,大体上存在三个历史阶段,这与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也是相一致的。中国本土文化的形成是先秦时代北方夏文化与南方楚文化融合的结果,是儒道理性精神与神话巫术文化体系的共构,在汉代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次高峰。于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第一次得到高度统一集中的中华帝国的繁荣的艺术出现了。

辽阔的现实图景,悠久的历史传统,邈远的神话幻想的结合,在一个琳琅满目五色斑斓的形象系列中,强有力的表现了不断的要求全面的肯定歌颂和玩味人对物质世界与自然对象的征服主体。因此中国文化传统的整合,在由楚文化而来的天真狂放的浪漫主义同人对世界满目琳琅的行动征服时那古拙气势的美中,形成了那心胸开阔、气势雄沉的汉代艺术的本色特征。这时也是中国绘画传统阶段的确立。而传承千年的中国画精神品格也就在这时形成了其独特的体系。在此后,自魏晋到唐代中期,印度文化和西域文化传入,于是盛唐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的 又一次高峰。而明末清初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东方文化的结合交融,进而发展形成了“五四”为代表的近现代文化,开始了中国文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画的传统也在动态中壮大,并形成新的传统,表现在中国画上就是中印文化的融合中,使“凸凹花”法丰富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而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西洋油画提高了传统人物画的写生技巧,中西结合的画法促进了中国画的写实造型。

中国古代文化始终保持独立的体系而延绵不绝,没有出现象印度文化因雅利安人入侵而摧毁,埃及文化因亚历山大大帝占领而希腊化,罗马文化因日耳曼族南侵而中断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就是在蒙古人南下建立的元朝,和满人入关建立的清代也未因外族的侵入而断绝,而改变,相反中国文化却同化吸收各方文化而进一步强大,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新的传统 。依旧是中原文化占主导地位。其原因在于何处呢?也许有人认为中国由于宗法制度、农业社会和内陆型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使中国文化处于一种超稳定状态。事实上,中国文化在传统上的维系不仅仅是以上两个原因。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文化保持独立而绵延不断是由于其保持包容性和开放性才形成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迹。并融入到中国本土文化中形成了中国的东方文化。

正如《系辞下》所谓:“变通者,趋时者也。”传统中国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时时变动的永恒。因此,从文化层面上来说,传统中国画历数千年发展而形成一个高度完善的艺术体系。有其自然而然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持续性、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中国画自形成之始,就在传统中形成了开放性、融合性的传统。于是中国画在历经几次大的社会变革之后依旧向前发展着。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的在中国画艺术上的体现。

文明是不断发展的,但发展的前提是对原有文明的保护和掌握,只有掌握了原有的,才能创造出新的来。世上不存在没有传统的创新,尊重传统也就是尊重创新。因此,我们要从历史传统中,到历史传统中去紧紧把握历史的脉搏,顺应历史之呼唤,在与时俱进中去创造新的历史传统。但是,真正的继承传统,打造中国现代文化,决不是古代文化简单的延续与继承。中国自周秦以来二千多年漫长稳定的文明史,在绚丽辉煌的背后,亦包含着浓重的封建宗法、小生产意识等封闭守旧的思想。因此,在对待中国画的传统上,应该主动的有选择的继承,应该有意识的创新。这样中国画才能在新的传统中辉煌依旧!

参考文献

1 《美学原理》 杨辛 甘霖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 《美学三书》李泽厚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 《中国画》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美术评论集》 陈池瑜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5 《艺术学概论》 彭吉象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6 《中国画与现代中国》刘曦林 南宁 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7

7 《现代水墨20年》 鲁红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千山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驭志无疆点评:

文化的传承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中国画作的未来应该在创新和尝试中才能走得更远!

文章评论共[2]个
驭志无疆-评论

无疆问好山水!at:2009年03月26日 晚上7:54

千山水-回复谢过!也问好无疆兄!欢迎指点! at:2009年03月27日 早上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