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东晋诗人陶渊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精美的桃花源风光。但是我们知道,那毕竟只是他乌托邦式的美丽梦想。日月流转了1600多年,那样的景象究竟在哪里呢?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现在的江南,正是元朝乔吉《天净沙》里的样子。而且,今朝又是万里无云万里天的好天气,也许能够帮助陶渊明圆梦吧?
中午一点,仍然是带上中华烟、铁观音茶和余光中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出门。天空碧蓝辽远,院子里海棠春睡醒,山茶带笑开,还有樱花烂漫,杨柳袅袅,正是江南好风景。
出城,往宜兴方向缓缓行驶。郊外,艳阳当空,温山软水,春风徐徐,草绿天青。偶尔几声鸟鸣,如初学舌的婴儿语,稚嫩有趣,叫人心旷神怡。路边一块路牌指向阳山。阳山的水蜜桃每个大约一斤,鲜嫩红润,是中国的驰名品牌,曾今还是北京奥运会的指定产品。记得去年大约也是这个时候,我在那里“碧桃花下感流年”,现在一定是姹紫嫣红开遍了吧!
转上去阳山的路,果然是别有天地。路边依稀有桃花浅笑,杨柳扶风。渐渐地,桃林越来越广,桃花越来越多,铺天盖地,好像燃烧的火焰燎原无边,又像泛空的云霞直到天际。“杨柳千寻色,桃花一苑芳。风吹入帘里,惟有惹衣香。”我虽然对桃花很熟悉,可是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桃花,只有连连惊叹了。
徐徐驶上一条小路。右边一面池塘碧绿清澈,波纹如绫。池塘对面一座小山,蓊郁苍茫,“轻云岭上乍摇风”,池塘周围,“嫩柳池边初拂水”,正是杨贵妃的诗句境界。左边依然是跌宕起伏、层层连绵的桃花林。林中几家门户半掩半开,几个人影传花授粉,还有几个老人品茶闲谈,似乎就是陶渊明笔下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终于停下车,可以一睹芳容了。首先是几棵白色花朵的吸引了我,仔细看去却是梨花。很久不见梨花了,那洁白的花瓣,粉紫的花蕊,嫩绿的叶子,一身“白妆素袖碧纱裙”的打扮,真是楚楚动人,我见犹怜。又有几株嫣红的,细袖轻裙,花团锦簇,一身繁华。这个好像不是桃花吧?我说。“是桃花,不过不结果实,是观赏性的。”旁边一个年纪稍长的人说。仅仅只为观赏之用,我想这种桃花可能“桃花源”里是不会有的吧,因为那里虽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但是毕竟避祸谋生才是主要的,那么物质文明一定是贫乏的,精神文明更是奢望的了。
一望无际的桃花牵引着我的目光。有的粉面含春,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收,有的“嫩蕊商量细细开”,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有的深红,有的浅红,有的粉红,有的粉白,好像色谱里最动人的一章。这一片桃花林,每一棵树都是美丽的,每一朵花都是动人的,正如梅尧臣的诗一样,“野鸟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林间偶尔有成片的油菜花,黄得清新,黄得纯正,黄得醒目,黄得有诗意。站在桃花群中,我忽然想起了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个生于嘉兴,一生辗转的刘郎,最后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明白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道理;也想起了忧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崔护,终于“桃花”入怀,春风依旧,他终究是幸运的。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林间的小路可以跑车,我就一路春风,拖着桃花的香云,驶向桃花的深处。偶尔一架水车,一轮风车,几眼池塘,几丝杨柳,几丛翠竹,几袭海棠,几阵鸟鸣,几户人家,几处农家乐,让人流连忘返。真的想学顾况,在《听山鹧鸪》里那样,“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停车,就着书品茶。我忽然明白了,原来这就是桃花源,原来我已经找到了桃花源;而且,这个桃花源比那个“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要美丽得多,先进得多,开放得多。现在,“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的时代已经远去,新的桃花源正演绎着和谐繁华的新故事。
离开桃花源,牵挂桃花源。
2009年3月24日
-全文完-
▷ 进入王先林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