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同外地的客人,我们在游览了漂母祠、韩侯钓台、旧淮阴市牌坊及韩侯祠后,来到兴文街中段,楚州区委东侧,一座奇特的桥展现在眼前。该桥立在北侧的巷口,不是横在水陆,而是竖向天空,桥体不高,桥身仿佛人的两条腿。从桥下走过,仿佛经过胯下。
这就是有名的“胯下桥”。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同治丁卯重建。站在胯下桥前,我的思绪在历史的尘埃中寻找那位将军——韩信。
韩信崛起于秦末,“胯下桥”记录了汉初韩信未发迹时一段充满耻辱的经历。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韩信少年受辱,被屠户恶少逼迫胯下,并为市人讥笑的经过。
关于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韩信年轻时有二种爱好,一是钓鱼,一是剑,当地一个屠夫要他的剑,他不给,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另一种说法是一次经常周济韩信的漂母生病了,韩信为了给漂母弄点肉吃,到屠夫那里赊肉,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其实,现在谁也无法说清楚原因,但作为一个血性方刚的少年能从别人的胯下钻过,那确实是要有与常人不一般的气量的。柏杨先生有个说法很有意思。他说,不要认为弯下膝盖就是懦弱,这其中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心胆俱裂,胆战心惊,丢掉了灵魂,“扑通”一声跪下来,这是懦夫;还有一种是先弯一下,然后往上一蹦——因为人只有蹲下来以后才能跳得高——如果是为了将来跳得高些蹲下来一下,这是英雄。
苏东坡有一篇文章叫做《留侯论》,论的是张良,不是韩信。但是《留侯论》开头的一段话我觉得用在韩信身上更准确:“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匹夫见辱,拔剑而起”,就是说那些普通人、小人物,受到一点侮辱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拔刀子或者掏拳头。我说这个不算勇敢,这叫什么?这叫鲁莽,这叫盲动,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真正的大勇敢是什么呢?是“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临一件什么事情,神色不变,不惊慌失措;别人无缘无故把一个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为什么这么说呢?“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样的人,他怀着远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长远的目标,他不会为眼前的这一点小是小非或小恩小怨鲁莽地盲动,所以有句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韩信这个时候面临的选择是什么呢?要么杀了这个家伙,要么爬过去。杀了这家伙的结果是什么?要被杀头,将来远大的理想还能不能够实现呢?当然不能实现!而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人是能够忍受的。
看来,韩信是英雄。他从胯下出来,是掸了掸手上的尘土旁若无人的走了。大有一去不复返的气势。其实,数年之后他回来了。蹄声阵阵,旌旗呼呼。韩信找到了昔日那位青年。此时,一切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昔日的狂妄青年如今衣衫破旧,邋遢不堪,麻木的脸上满是惶恐,呆滞的目光中只剩下恐惧;跪下的双腿抖动不已,伏地的十指连连发颤。而韩信,当年的胯下少年如今身披金甲,满面威仪,目光矍铄而威严。韩信看了看下跪的一家老小,半晌无语。一片死寂,死寂中搀杂着恐慌与死亡的气息,以及看客们的急噪与不安。看客,这时候的看客,也不敢发出半点的声响。中国多的是看客。韩信想,在他被迫钻胯下的时候,也是这帮人在围观,围观者呼声一片,但却没有一个人出来解围,他们看的有滋有味,甚至在看后还要以此作为茶前饭后的谈资,以及留下嘲笑与鄙睨。
韩信面对恶少一家老小动了的恻隐之心,不仅没有加罪,还赏赐了一些财物,起身走了。当然,之后他还起用了那个恶少……
“我们在这儿留个影吧。”朋友的提议提醒了我。
朋友站在靠简介的那块石头旁,他要将那块石头和整架桥都取在景中。可我无论怎么都不能找到最佳位置,都不能有他想象的景致。我告诉朋友,镜头里有人有石就不可能有整体桥孔。我在告诉朋友时想,这设计者也真够绝的,他就没有把胯下桥当桥设计,更没有把记述韩信的事与桥联系,而是要让其与社会远离。我又想起韩侯祠水磨砖墙上“灵威冠世”四个镏金字。其实,这都是后人加的。唐宋时,韩侯祠已成淮安名胜之最。祠内有联说,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一知己应该是指萧何,汉相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广为人知,乃伯乐相马识人才的千古佳话。存亡两妇人,应该一是指漂母,一是指吕雉。当年韩信未发迹时,穷困潦倒,漂母以中国妇女特有的善良,以一饭相赠,并以语言激励之。韩信的发愤和发迹,实在与漂母大有关系。至于说到另一女人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名雉。吕后心狠手辣,是她帮助刘邦杀害了韩信。你若细想,就不难看出,处死韩信的真正凶手不是吕后而是刘邦,而他的“胯下之辱”与“兔死狗烹”却是社会悲剧。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胯下之辱”与“兔死狗烹”若真的远离人间,这世界也许和谐多了。
当然,我还想,这“胯下之辱”对原本敏感清高的韩信也可能是一种致命的打击,让他深切体会到了地位权势的重要性。这种刺激极大地改变了他的人格,尽管韩信后来成功了,但他却由一个自信的男人转变成一个阴柔的男人,这造成了他的人性悲剧。因此,当他在铸就伟业之后,就无法认清自己,更不能看淡名利了,理所当然的要邀功请封,最后招致杀身之祸而喋血钟室。如果不是胯下之辱,市人取笑,也许韩信在功成名之后也会清醒地向张良学习,可能不致于有杀身之祸。
韩信仗剑从军,在楚汉相争中,他纵横沙场,战必胜,攻必克,为刘邦成就帝业立下赫赫战功。人们称他为“一代兵仙”,“汉初三杰”,国外学者称他是“冷兵器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这是世人对韩信的历史评价。尽管说,一介丈夫,能屈能伸。胯下之辱对于韩信来说,是一抔最有营养的泥土。因为屈辱,才会奋发。就世界的范围讲,已有百余个韩信研究会,专门研究这位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但是,站在桥前,我仿佛可以感触韩信的尊严在绝望中叹息。他是期盼着别人帮他摆脱这种侮辱,但他却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尊重。
-全文完-
▷ 进入淮安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