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故事:唐代诗人贾岛到京城去,骑在驴背上想到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改“敲”为“推”,正拿不定主意时,就伸手做“推”与“敲”的姿势,不料撞到了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车驾。韩愈听了他的解释后,说:“作‘敲’字佳矣!”这就是后人流传下来的“推敲”佳话!
何谓“推敲”?《新华词典》中的解释是:“推敲”用来比喻写文章时,字斟句酌,反复琢磨!诚然,这就是咬文嚼字的意思!换句话来说,我们写文章时,对于每一个文字都需要仔细推敲,“点石成金”,有的放矢,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这样一段关于如何创作文字:“开篇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中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收场一局,即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之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局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这是清代著名学者,作家李渔的一段有关写作的精辟文字,讲解得十分透彻,可谓入木三分!
一般地说,如果我们不能够仔细地玩味思考这一番话,就毫无意义了。但是,作为文学创作者来说,“咬文嚼字”的工夫还真是一项基本功!文学作品是借文字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字上面的含糊不清,词不达意,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上还没有凝练!推敲就是通过对文字的筛选,修正,审定,调整文章的思想感情的作用!中国的文字内涵博大精深,含义隽永,往往是通篇文章中的一两句点睛之笔,就是文章的 “文眼”!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至今都被人们吟诵!其中的“绿”字可谓是神采飞扬地刻画出春天的色彩,而增添了下一句思乡情怀!后来,人们在他的手稿中发现了一个秘密,这单单一个绿字就曾经更改过十余次!这个故事被学者洪迈收录到《容斋随笔》中,也成为了一段“推敲”的佳话!
一般人根本就不了解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随意更改一两个字,能够使一篇文稿基本上通顺就行了。其实,修改了文字的同时,就修改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都有可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因此,我们无论是阅读文章还是写作,推敲的“腹稿”工夫是需要我们逐渐养成的好习惯。
文学创作是辛苦的事业,只有“惟陈言而务去”,善于推敲,努力探求文字的精炼,语言文字随着思想感情的噴射出来,才能使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水平日臻完善!
-全文完-
▷ 进入feihua1234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