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品《登幽州台歌》捉风笑月

发表于-2009年03月20日 中午12:29评论-3条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第二年兵败,全军震恐。陈子昂身怀报国建功立业之志,于是慨然请求武攸宜分兵万人给他作前驱进攻敌人。武攸宜不同意。

陈子昂激于满腔忠义,第二日又向武攸宜进言,武攸宜不仅不听,反而勃然大怒,把陈子昂降为军曹。陈子昂怀着忠而被弃,报国无门的巨大悲愤,登上了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写下了这首登临抒怀的作品。

这无疑是一首传唱千古,经久不衰的佳作。

诗人通过登台远眺,抒发了理想破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郁闷与痛苦。表达了封建社会中正直而又有抱负的士人怀才不遇,抱负难展,遭受封建权贵排挤打压的悲愤与寂寞情怀。

第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指前代。后。后代。古人,指前代能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能听取正确意见的明君。来者,指后代的明君。这一句的意思是,诗人满怀悲愤的登上幽州台,举目远眺,渴望与前代或者后世的明君相遇,一吐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涩心情,得到他们的赏识和理解。却见苍茫的天地之间空空荡荡,什么贤明的君主也见不到,诗人的心情是何等的估计悲伤

这一句突发而至,没有经过任何的感情运量,仿佛是从诗人心中喷涌而出,浩浩奔腾。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情志不舒,并非日短。而是积聚依旧,异常沉重,所以才能在登临远眺之时,受到感染,喷射而出,感染力强。一个“不见”蕴含着诗人深切悲愤与哀叹。这一句呼唤,字字血泪,痛彻心扉。就要将诗人饱受挫折的心撕裂。诗人反复在对天发问,明君啊,你到底在哪里?流露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第二句“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将全诗的悲愤之情进一步地推进。念,想到。悠悠,久远,这里是无穷无尽的意思。独,独自,寂寞地。涕下,留下眼泪。这一的意思是说诗人见不到古代和后代的明君,然而诗人想到了宇宙时间的无限,人生却是那样的短暂,岁月不待人,自己如今却不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个人空有壮志却难酬,是那样的寂寞无助。

在这里,诗人又现实想到宇宙与人生,觉得自己在苍茫的天地之间,在浩瀚的时间里,是那样的渺小,古人都已经远去,自己有一定也会远去,成为了历史。却没有一番作为,该是一件多么让人悲愤的事情。一个“独”一个“怆然”把作者寂寞无助,生不逢时的感情进一步强化了。

这首诗整体上风格慷慨悲凉,大气磅礴,撼人魂魄。很有建安风骨。作者通过对自身遭遇而散发出来的人生感慨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值得我们反复品味。这正是这首诗经久不衰艺术魅力的所在。

点评 .

对于一个有着卓越才华,又身怀大志的人来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能建功立业了 。一个怀才不遇的人,一定是痛苦的,一定是悲愤的,很可能也是寂寞的。 

昔日的韩信就是很好的例子。受胯下之辱,乞食于漂母,为一戟郎中,空有满腹韬略,战必胜,攻必取,平定天下之才,却被项羽轻视,被天下人耻笑。

这时的韩信也和陈子昂一样悲愤痛苦,英雄独懂寂寞滋味。

然而他还是幸运的,他遇到了知人善用的张良,萧何,在他们的赏识下,怀才不遇,变成了怀才遇明主。在刘邦的帐下,韩信的才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昔日的胯夫变成了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帮刘邦夺得天下的大英雄。

然而,陈子昂却没有韩信那样幸运,终其一生都是怀才不遇的,最后被人诬陷,死于牢中,让后人诬陷惋惜。

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怀才不遇的绝非诗人一人。许多有才之士被埋没了,所以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名字,体会他们的不幸。

怀才不遇是一种悲剧人生,但只要有愚昧的当权者存在,有庸碌之辈身居高位,有不善识人之流大玩权术,这种悲剧人生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不会消亡的,会一直的持续下去。陈子昂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捉风笑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陈寒光点评:

感觉不错,对一首古诗剖析得如此深刻透彻,说明作者是花了一番功夫的,问好!

天上人间茶香点评:

陈子昂系唐诗的开山鼻祖.此文联系写作背景,挖掘诗人的思想与艺术蕴含.是一篇很好的诗评.我们烟雨需要这样好的诗评.问候作者!

文章评论共[3]个
袁赫敏-评论

敏敏来学习!很通透!问笑月好!at:2009年03月20日 下午5:10

NortheasternWolf-评论

周六大清早咕噜 欣赏 问候作者周末愉快啊!~~~~~~~~~~~~~~~~~~~~~~~~~~~~~~at:2009年03月21日 清晨7:49

关小平-评论

到位!问候中!at:2009年03月21日 中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