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潮流与想象之间
-《赤壁》之外的观感
但凡一个人或一个地方,无论具有怎样与众不同的才情或风景,没有炒作,没有想象,那么他极有可能默闻一生,成为孤芳自赏的隐士或待字闺中的丽人。而炒作,这年龄不大生命力却颇强的词语,在传承了历史中张扬的特征后与传统的审美背道而驰,一度立于潮流的尖端。
无意于评判一个词的优劣,其实,它并没有优劣的概念,一个词而已;色彩是有的,因为与今天对一部影片的评论没有太多关联,所以我也准备放弃。
赤壁是这样走入我的眼里心里的,一部小说足以影响我们的一生,文人的词句多年前就打下了埋伏,海报、名导、巨资、几个深入人心的演员,以及媒体不分昼夜的轰炸,得承认,人任何时候都是经不起诱惑的动物,所以,我花费不菲的金钱坐进了影院。
大投入、大制作、大场面似乎就是今日中国电影的潮流,在饱受好莱坞电影冲击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成为一种可能。你并不能区分这是电影发展进程中创作者诱导的结果还是观众欣赏水平提高的必然,一句话,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大票房带来的是鼓胀的腰包,这其中包含了明显的功利思想的痕迹,当然,必须承认这同样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是《赤壁》给我的第一印象。
故事情节很重要,但似乎不必遵循守旧,这是《赤壁》给我的又一观感。改编于三国却并非唯三国不变,在剧情人物中作出修改,一切唯导演设想是瞻,换个角度说,唯市场是从。于我的理解赤壁之战看点有三,草船借箭,蒋干中计,火烧曹船,而这其中轻摇羽扇的孔明应是真正的英雄。《赤壁》似乎更多的是着墨于对周瑜形象的描写与渲染,再拉出小乔,英雄美人也是当今影视的常态,时髦的说法,票房保证。但这终究与心中所想不合,因此隐隐生出一些遗憾。
电影制作者力图在这有限的篇幅中展现更多的内容,朔造更多的人物,从而成为一部如同历史画卷般的载体,看来并不成功。人物过多,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人物的造型,应该深刻的留下的却是相对模糊的印象,在此,不由想到美国影片《角斗士》,不仅场景恢弘,就影片主角形象给人带来的震撼也是经久不灭,看来,这方面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
从票房而言,《赤壁》无疑是成功的。但随着欣赏层次整体的提升,电影的前缘也不断推进,迎合不是唯一的,巨大的投入与场景更不是唯一的,只有深入内心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才能成为不朽的篇章,因此,游走于潮流与想象之间,不仅是观众的事,也是电影制作者另一个层次的思索。
-全文完-
▷ 进入东江湖主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