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战国后期,秦国的力量大大凌驾于其他六国之上,秦王嬴政凭借强大的实力,到处攻城掠地,欺凌六国,这引起了燕国太子丹极大的不满与仇恨。他发誓要为六国报仇,刺杀秦王。他四处结交豪杰,终于认识了荆轲这样的一位英雄。太子丹礼贤下士,厚待荆轲,荆轲深受其恩,决定帮助太子丹刺杀秦王。太子丹一行送别荆轲于易水,他知道这次荆轲无论刺杀秦王成功与否,荆轲必死无疑,所以到达易水之时,似乎上天也懂人情,风萧萧兮易水寒。场面非常悲壮,这首诗歌便写在这个历史典故之上。
历史惊人的相似,英雄惜英雄。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正式称帝临朝,这让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骆宾王对武则天的统治极为不满。在他看来,武则天的所作所为是大逆不道,是谋朝篡位。天下正直之士都可以讨伐她。然而武则天毕竟有过人之处,她不仅剪除了反对自己的人,而且广纳贤能之士,把大唐江山治理得有声有色,一派欣欣向荣之象。骆宾王想推翻它的统治,却苦闷地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机会。谁知徐敬业毅然举兵反对武则天,骆宾王高兴不已,投笔从戎,参加了徐敬业的队伍。他知道,这是一场殊死的搏斗,自己极有可能大功不成,反而身首异处,但是他不怕,他所进行的是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正义的事业,所以他心中自由一股英雄的视死如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雄气概。
第一句:“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意思是说,荆轲就在易水这个地方与太子丹诀别,荆轲悲愤不已,怒发冲冠。此时正值冷风萧萧,易水寒冷刺骨,送别场面无比悲凉。太子丹与荆轲心中也是无比悲痛。太子丹悲伤荆轲将一去不复返,从此自己与这位舍身取义的英雄再也无见面之日,英雄将送入虎口,惨死他乡,想来怎不悲痛。荆轲也是神色凝重,想到自己与这位有仁有义的平生知交从此永别,大有不忍离别之痛。以至于头发都竖了起来,夸张地写出自己心中沉痛之情 。虽然历史人物,送别场景已经去了数千年,但当时太子丹和荆轲的悲痛心情,与场面的悲凉萧瑟,们还可以从短短数字的诗句能强烈的感觉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种深情,慷慨悲歌,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历来让无数后人感慨万千。
这一句仿佛从诗人心中喷涌而出,突发而至,将诗人心中那种悲愤之情无声无息地表达了出来,极有感染力。
第二句“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昨日的英雄人物已经随着历史消失,但易水河水依旧静静地流淌,寒冷依旧。从英雄的历史回到英雄的现实世界。透露诗人对时光流逝,时事变迁,历史不再的感慨与感伤。作者是多么的渴望能与英雄相会,然而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昔日的英雄人物已经随着时间的消失了。但易水依旧风萧瑟,水犹寒,英雄的壮举,英雄的气概,今日我们任然能够感觉到。这一句是全诗的感情高[chao]与精华之所在。它将历史人物与自己 的现实遭遇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影象,发人深省。在这句诗中,荆轲的英雄气节将浩气长存,流芳千古。也从一个侧面说到,英雄的人物是不会随历史消失的,自己也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希望做出英雄之举的弄潮儿。
整首诗读起来慷慨悲凉,荡气回肠,能让人读出历史的沧桑感,感觉道已去英雄人物的英雄气息,心中也不免回荡起一股英雄之气,正是这首诗歌的精妙之所在。
点评;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人物,而我们自己也希望自己成为英雄人物叱咤风云,建功立业,让后世感受到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是每一个人境遇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凭借着历史的机遇,自己越的才能成就了心中的英雄传奇。而有的人却一直在苦闷职中煎熬,终其一声都在默默无闻,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个人的悲剧。
荆轲就是这样的英雄,历史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时机,然而他却失败了,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但他的英雄之气一样让人觉得可爱也可敬。
是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功成名就,但只要拿出象荆轲一样壮士一去不复返的英雄气概,破釜沉舟,奋力一搏,我想即使我们失败,但我们的人生也会有着失败的精彩,好过于碌碌无为。
-全文完-
▷ 进入捉风笑月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