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商务部根据《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之规定,裁定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这是自去年8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以来,被禁止收购的首个案例。商务部的理由是可口可乐公司有垄断国内果汁市场之嫌。
《反垄断法》第二十八条是这样表述的:“经营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作出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实际上可口可乐公司高价收购汇源果汁的意图一目了然,就是在完成收购后,利用该品牌在市场上的支配地位,通过主要渠道采取搭售、捆绑等形式,集中果汁饮料销售市场,对其它中小果汁厂家进行挤压,达到提高果汁饮料零售价格的目的。一言以蔽之,通过巨额资本进入市场,垄断销售渠道,提高商品的零售价格,并最终转嫁给普通消费者。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成本。
商务部的裁决,本是一件保护民族品牌、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大好事。不过,汇源果汁股票在香港股市上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在闻讯收购破灭之后,当天汇源果汁大跌22%,被迫临时停牌,收于8元左右。该股复牌后,再次大跌到4元以下,惨不忍睹。这与去年9月言传可口可乐将收购汇源时,股票暴涨164%相比,大相径庭。这也应验了股市上的一句话:利好除尽是利空,利空除尽是利好。短短半年多的时间,汇源股票在香港股市上坐了一回“过山车”。资金在股市上可不管什么民族品牌、消费者利益。比如,去年在言传汇源将被收购前股价仅3元多,在二级市场上,机构和普通投资者的想像空间打开了:可口可乐这样有资金雄厚的公司一旦完成收购,在国内果汁市场上就形成垄断地位,商品的覆盖率提高了,提价后又将会增加巨额利润,当然极具投资价值了。至于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那不是股市里的投资者所考虑的问题。从汇源的股本结构上来看:朱新礼占41%、达能占23%、富达国际和荷兰银行各占7%,朱新礼处于相对控股的地位。面对这一有着资源、技术上具有垄断的品牌,为什么朱新礼会想通过外国并购来保留这一品牌呢?从去年收购时所报道的情况来看,汇源的运营并不理想,刚一上市不久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状况。这才是朱新礼通过并购以保存品牌的根本原因。这就奇了怪了,按照国内公司上市的基本要求,必须连续三年保持15%的利润率,才能有资格上市。为什么刚一上市,汇源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呢?简单一句话,拥有品牌,并不等于垄断着资本。如果说汇源上市之前在资金方面有猫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果垄断资本再加上权力,那就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记得美国布什总统上任期间曾签署两个法令:一个是国家对转基因农产品实行保护法;另一个是允许国内石油公司开采近海石油,作为国家战略储备法。这对于布什家族来说,不仅在国内构成了垄断,对国外的一些产业也构成了垄断。更为喜剧的是,第二个法令是在美国石油价格下降时签署,并声称:要打破欧佩克对美国石油储备的威胁。这些心知肚明的事,拿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一点是朱新礼所做不到的。
曾几何时,朱新礼先生在央视上声泪俱下地诉说创业的艰难,表示收购行为是双赢。的确,以高出股价几倍的价格进行收购,当然的双赢。这就是资本的妙用。至于出让品牌,挤占销售渠道,提高饮料的零售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和社会成本,那就是并购后运营商的事了。资本是个好东西。
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以明令禁止宣告结束。作为一般消费者更关心的是汇源公司的生存状态。据汇源公司介绍,目前汇源集团生产经营正常,“将继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产品。”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