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41年,狼子野心,蓄谋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倚仗强大的海上优势和精良装备,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全面开花,大踏步推进。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太平洋岛屿和东南亚的十多个国家,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膏药旗到处,烧杀奸淫,惨无人道。
日军攻占东南亚后,“大东亚共荣圈”胜利在望,欣喜若狂,一鼓作气,从缅北攻入中国滇南,地方守军不堪一击,日军如入无人之境,瞬间攻破怒江以西的滇西古城腾冲、龙陵、芒市等地。中国驻军节节败退,最后退到怒江以东,炸断索桥,依据怒江天险,隔江对峙长达两年多时间。怒江,发源自青海唐古拉山,沿岸高山峡谷,陡峭险峻,是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水势最湍急的高原大江,双方隔江而望,以炮火互射,却奈何不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阻止日军从南面推进,威胁国内大后方的企图,1942年,根据中美英搭成的同盟国协定,中国出师远征军。远征军共分两大集团军,下设6个正规军,14个师,40多万将士,在司令长官陈诚、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的总指挥下,分期两批,一部分浩浩荡荡,开赴缅甸、印度、泰国等东南亚战场,一部分开赴中国滇西南。在一辆辆军用卡车上,大书着“驱逐倭寇,扬威异域!”,“为国争光,不胜不还!”等口号。
将士们的歌声在异国他乡的上空回荡,“我们是青年远征军,气壮山河,志透凌云,乘风飞印天地震,先声夺敌胆寒惊;英勇作战,扫荡敌氛,打通滇缅尽使命;不惜血肉与敌拼,扬威国外,士饱马腾,协同盟军歼倭寇”。数万将士,士气高昂,餐风露宿在异国的崇山峻岭之间,和日寇周旋在万里云天之外。
驰骋在东南亚战场上的中国远征军,与民族大义为重,克服困难,不惧牺牲,在异国他乡,经历了大小战役近百次,和日军进行了殊死的作战。最著名的战役有1943年10月的缅北胡康河谷战役,1942年3月泰国仰光的同古保卫战,1942年3月底缅甸斯瓦阻击战等等。并配合国内部队阻敌于云南境内怒江天险,最后形成长期对峙,粉碎了日军从缅北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企图。
1943年,美军在太平洋战争的中途岛战役中出奇制胜,重创日军,扭转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绝对优势。由于日军战线过长,在东南亚战场上,顾此失彼,盟军和地方武装发起了几次大的反击战役,日军元气大伤。借助此优势,住怒江以东的中国远征军投入21个美械师的兵力,乘机强渡怒江天险。连续进攻15个月,收复腾冲、龙陵、芒市等国内领土,向缅甸反攻挺进,彻底打垮了当面的日军第33集团军,将盘踞滇西、缅北两年多的日军荡涤尽净,赢得了西南战场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惨烈的怒江战役、松山战役和腾冲战役是大反攻的三个主要战役。
(二)
怒江战役——
盘踞怒江西岸的日军,既不能越过怒江天堑,又深恐中国军队反攻,只得改攻为守。1944年春夏,日军第33军司令官根据怒江上空战云密布的形势,预料中国军队将于近期发动进攻,滇西远征军作战,与以前在滇西扫荡战不同,将是一场防卫缅甸生死攸关的重大战役。为此日军在怒江西岸各据点加固工事准备与中国远征军决一死战。
1944年5月3日,集结在怒江东岸的两万余中国远征军,在怒江150公里正面12个渡口乘坐橡皮艇强渡怒江,远征军渡江后西岸共[chan*]党领导的地下武装和民众自发协助杀敌。第11集团军主力仍在怒江东岸防守,担任策应的各加强团则分别由各渡口渡过怒江,向指定目标游击牵制。第76师加强团在平达街与日军激战,双方损失惨重,日军以驮马百余各载尸体两具向西北逃窜,沿途鲜血淋漓,绵延不断。
5月11日至25日,远征军渡过怒江并攻上高黎贡山,完成了渡江攻击战的第一阶段预定的目标,并向龙陵、芒市方向实施战役突击,此后滇西反攻进入第二阶段,战役集中在腾冲、松山和龙陵。
渡江成功后,远征军第20集团军自渡怒江以后向高黎贡山日军占领的各要隘持续攻击。分别攻下南、北斋公房及明光、固东,江苴街,形成了对腾冲四路攻击的态势。
松山战役——
作为滇西反攻左翼的第11集团军于5月29日分别从攀枝花渡、毕寨渡各渡口渡江后分南北两路攻击龙陵、松山。松山位于怒江惠通桥西北约6公里处,海拔2260米。滇缅公路由惠通桥向西,环松山过腊猛街,经狭长起伏的冈岭滚龙坡而至龙陵。
日军以两年时间在松山腊猛构筑大堡垒群16座,小堡垒群5座,各堡垒间均有隧道直通,还有储备充足的粮服弹药仓库,其工事至为坚固。完整坚固的松山据点与腾冲、龙陵鼎足而立,是日军必守之地。
1944年6月4日,远征军第71军第28师的主力开始向上松林阵地攻击,翌日即占领腊猛及竹子坡,同时切断腊猛与龙陵间的滇缅公路。至此松山守敌与其师团主力之间只能依靠无线电进行联络,此后3个月松山守敌一直处于四面被围的境地。
松山之敌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虽重炮连续命中亦屹然不动。至6月20日,远征军第71军已伤亡1600多人。司令长官部急遣总预备队第8军的精锐荣誉第1师赴松山战场,与新编第28师交替。第71军军长钟彬亲自坐阵督战。第6军的新编第39师亦南下到达松山附近,此时惠通桥经抢修通车,汽车日夜输送弹药于敌阵前数百米。7月4日以后,远征军开始第二次攻势,占领了日军前沿阵地,在空军配合下,松山日军伤亡骤增,远征军大踏步推进,横扫松山之敌。
腾冲战役——
巍巍高黎贡山,嵯峨险峻,在高山峡谷之间,有一个富饶的小盆地,这就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腾冲。由于它和缅甸有上千公里的国境线,历史以来就是通往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必经之地,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是南方丝绸古道上的一座著名古城。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实地旅游和考察过。
今天的腾冲,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一派繁华景象,一座新的高原之城又重新屹立起来,谁都看不出来,上世纪40年代初,日寇的铁蹄曾经践踏过它美丽的肌体,抗日的军号曾经响彻边城的上空。
1942年,日军在猝不及防中从缅北攻入腾冲,近500年历史的滇南古城在数天之内,被日寇的“三光政策”洗刷得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日军进城后,如禽兽般烧杀奸淫,小城在战火之下呻吟着。腾冲是自宋代以来的滇西古城,小城四周用岩石修有城墙,日军在城内修筑了重点堡垒30余座,各街巷堡垒星罗棋布,战壕四通八达,整个腾冲城已成一座庞大而坚固的堡垒,从而盘踞腾冲达两年多。
是可忍,孰不可忍,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以6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天险,向侵占滇西战略要塞腾冲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攻击。在美军飞机集中进行轰炸掩护下,住城日军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被炸死,攻城部队自西南角及南门西侧阵地城墙缺口陆续进入城内,同日军展开了巷战。古城成为一片焦土,史称之为“焦土抗战”。
从1944年5月11日强渡怒江到9月14日光复腾冲,担任右翼突击集团的远征军第20集团军历时127天的会战,我军伤亡18000人,全歼守敌6000多人,取得了滇西抗战的空前大捷。在“壮士饥餐胡虏肉”中,日军全部在腾冲遭到了报应,瞬间外灰飞烟灭。
(三)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惨烈的滇西抗战,打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黄粱美梦,由于国民党决策层的意见分歧和中下层部分将官的指挥无方,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以阵亡20多万将士的生命为代价,中国远征军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1945年1月27日,在欢呼声中,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及盟军会师于芒友,宣告远征抗日的结束。
被人们喻为“奋飞于抗战烽火中的一只勇敢无畏的海鸥”的戴安澜将军生命谱写的《战歌行》,回荡在滇西的群山间:“弟兄们,向前走!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头。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民族。我们不愿做亡国奴,只有誓死奋斗!”,周恩来总理在挽词中为其特写“黄埔之英,民族之魂”。
青山不老,岁月流逝,转眼60多年过去,怒江依然奔腾咆哮,漫步两岸,陡峭的群山,仿佛在向人们倾述着当年的战火硝烟;阵阵喊杀声,从遥远的山那边不停的传来,震撼人心……
繁华的腾冲城以南,一片松柏葱郁的小山上,简易斑驳的一块块墓碑,静静伫立了多少年,默默述说着烈士们不平凡的一生。这是远征军归来后的1945年7月7日,当地民众自发修建的烈士陵园。而众多的英灵,永远游弋在异国他乡的群山之间,时时刻刻,盼望魂归故乡……
-全文完-
▷ 进入美泉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