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牌场事输赢在心。
横批:坐卧不安。
——题记
昨天,与军琳妹妹一起写了篇合奏《夜来风雨声》,浏阳老虎朋友在跟帖中说:“夜来风雨声,夜来麻将声。”他这个“夜来麻将声”给了我提醒,那就写一个《夜来麻将声》吧!
麻将,可能是当今中国社会里地域最广、玩的人最多的一种娱乐工具了。无从考察它起源于什么年代,几经转换后,形成了今天的麻将。起源于唐朝也好,与《水浒传》有关也罢,麻将的起源对国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的国人对于麻将情有独钟。从麻将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如今,麻将可谓是家喻户晓、独领风骚。可以说绝对是娱乐界头号大腕,人气非常旺。麻将,迷倒了千家万户,经久不衰!
麻将是由四个人玩的,每个人面前都要码一条牌,因麻将牌像砖头,故打麻将又被称之为“修长城”。我最初见到麻将,是小时候看黑白电影。常常是几个国民党官太太,或妖里妖气的女特务,在惨白的电灯下,缭绕的烟雾中,一边稀里哗啦搓一种叫麻将的东西。真实的接触麻将,是我11岁的时候,父亲带我去给生活在农村的外公过生日。外公是我省榆树当地玩麻将的高手,在那里看一些人玩麻将。我跟着外公学了三天,便会玩了。但那时的麻将跟今天玩的是不一样的,讲究查番算输赢,比现在玩的要麻烦些。当然社会在进步,麻将的玩法自然也是与时俱进的。虽然小时候就学会了玩麻将,而今天的我却很少玩麻将。我有个逻辑,对什么事情,尤其是玩的东西,不要痴迷、上瘾,但要略知一二。
在我国,麻将曾在一个时期内曾被打入冷宫。进入九十年代,中国麻将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乡村庭院,城镇社区,街巷、集市、宾馆、茶楼,随处都能听到哗啦哗啦的麻将声。走进楼群,会出现“家家户户把门顶,男女老少码长城”的现象。玩麻将的原因也许是大家都牢记毛主[xi]他老人家也说过的“中国对世界有三大贡献:第一是中医,第二是《红楼梦》,第三就是麻将。”这席话的原因吧!
麻将,很适合中国人,因为它能代表中国文化。麻将轮流坐庄,有种“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中国式民主思想。麻将,也是我国娱乐场中的一个传统节目,可以消除孤独和寂寞,有益于思维活动,也有益于身体健康。诸多好处,难怪人们一旦沉浸在方城酣战中,就会废寝忘食,乐以忘忧,孜孜不倦。医学观察和研究证实,经常打麻将者,患癌症及其他疾病的可能性较常人要高。平素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在玩的过程中因紧张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的现象较多。电视剧《孝子》中的乔老爷子玩麻将,摸了一手好牌掩不住兴奋突然倒在麻将桌上,因心肌梗塞而死亡。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也不少见。
麻将,已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食粮。现在,不管是城市乡村还是街巷陌野,也不论是男女老少还是官吏百姓,有咱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难怪梁实秋早就在他的散文中写过:“一个中国人,闷得心里慌。两个中国人,就好商量。三个中国人,做不成事。四个中国人,麻将一场。”四个人凑在一起,天造地设,不打麻将怎么办?打上麻将,多是挑灯夜战,到鸡鸣犬吠五更天。麻将种类很多,差不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玩法,虽然玩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麻将一上桌,皆大欢喜,主客都脱下了虚假的客套,只剩下赤luo裸的赢钱欲望。
如今,在我们这里把一些古诗或者对联都改了成与麻将有关的了。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改成了“夜来麻将声,输赢知多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改成了“长安一片月,万户麻将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改成了“星下问侄子,言你修城去。只在此楼中,夜深不知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改成了“风声雨声麻将声声声入耳”。想想这些被改动了的诗句,不无道理。在中国,在整个华人世界,恐怕没有哪一种娱乐活动有麻将这么普及。有一位学者夸张地说:乘飞机从中国的天空飞过,也能听到人们乐此不疲的麻将声声!
酸爱修长城,舍命赌输赢。听过相声《夜来麻将声》,形容的一点也不过分。如今,不只是夜来麻将声,可以说是日夜麻将声了。虽然打麻将不再是违反治安的事情了(聚众赌博当然另当别议),到处是麻将声声却是不争的事实。麻将,以其具有娱乐性、技巧性和赌博性而易使人上瘾。现代启蒙思想家胡适先生,把麻将与鸦片、八股、小脚并列起来,称之为中国的“四害”。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全民族热衷于一项带有明显赌博色彩的消遣活动,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不可多见的。这应该算作是人民的堕落,社会的恶习,国家的悲哀。
“麻将不过是一种游戏,玩玩有何不可?”梁实秋在他的散文《麻将》中写道。打麻将并不可怕,本身就是一种消遣,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可怕的是整个社会的颓废和堕落。麻将文化,不知是国人的悲哀还是国人的自豪?
-全文完-
▷ 进入文清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