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读白居易《长恨歌》,初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学时在沪上听著名评弹艺人杨振雄的《长生殿》,对这个故事才有了比较清晰的脉络。杨的《长生殿》是他从清初剧作家洪昇的同名剧本改编成弹词的,并在表演上借鉴昆剧艺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流派唱腔“杨调”来,以激越深沉为特色,一举而成名。
后来去西安旅游,专程驱车到临潼城南的骊山,就为一睹唐玄宗与杨玉环“春寒赐浴华清池”的场所。史载:“汤池凡一十八所,第一是御汤,周环数丈,悉砌以白石,莹彻如玉,面阶隐起鱼龙花鸟之状,四面石坐阶级而下,中有双石白莲,泉眼自瓮石口中涌出,喷注白石莲之”。皇帝沐浴处在“九龙汤”,贵妃则在“芙蓉汤”。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它原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寝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遗址。华清宫的豪华,飞霜殿的精美只能漂浮于泛黄的线装书中以及自己的想象里了。莲花石倒至今犹存,从周遭留存的台础看来,汤池的规模和现今的洗浴中心的大池相仿,那时已有很先进的上下水道的设计了。
国人对于沐浴一向颇为重视,上到帝王,下及平民,概莫能外。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诵经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更衣是个定俗,表示心洁崇敬。在中世纪的欧洲,除了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之外,一般人已经没有洗澡的习惯。在以王室成员为首的欧洲卫道士中,他们更是将洗澡视作堕落的根源,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不曾洗澡,这其中包括著名的查理大帝,维多利亚女王等大批欧洲君主,欧洲人这种恶习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当时在欧洲盛行的流感和鼠疫。
直到1750年,也只有6%的巴黎宫殿房屋中才配有卫生间。某天,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心血来潮想洗澡,但整个凡尔赛宫里甚至找不到一只浴盆。法国人早就研制出了循环用水的喷水池,怎么就是没想到用在个人清洁卫生方面呢。法国的香水是世界一流的,却是专门用来掩盖身上异味的。当时欧洲人对亚洲出产的香料有着浓厚的兴趣,目的也是为了制作香粉,好用它祛除体臭。
感到煞风景的是在华清池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有一组蜡像是模拟玄宗与贵妃入浴的景象的。杨妃已经出浴,在池子旁的躺椅上休憩,体态丰腴,一袭薄薄的轻纱下面酥胸毕露,一副“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模样;玄宗则尚在池子里,赤身luo体,用一块浴巾遮掩住私处。一些年轻的游客下到贵妃身旁,搂住她和其合影,且故作轻薄状,则迹近无聊了。窃以为,这种低俗的玩意儿完全没有必要存在,图解式的场景,其实是方枘圆凿,牵强附会至极,反而让游人失去了发挥想象的空间,被关闭了审美之门。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传说中的长生殿在骊山半腰间,现在连遗址都难寻访到了。明代大才子杨慎解读长恨歌,别有见解。他毫不客气,指出这名篇内有谬误之处:唐明皇与杨贵妃下塌于飞霜殿,“芙蓉帐暖度春宵”, 决不会半夜三更跑到祭祀的地方去谈情做爱,有悖情理。白居易是唐代贞元年间人,上距唐玄宗不过七十年。白居易是近人写近事,尚有此谬误,写年代较远的事,那就更难了。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七夕密誓之后,两人的爱情有所发展和巩固,然而好景不长,“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叛军安禄山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路经马嵬驿,扈从部队因怨愤而哗变,自行处死奸相杨国忠,并要求玄宗杀死杨贵妃。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之变。面对群情激愤的将士,“六军不发无奈何”,唐明皇只好自食苦果,三尺白绫赐死了爱卿的性命,“宛转蛾眉马前死”,把一笔糊涂账转嫁到了杨氏家族身上。
人到中年再重听杨振雄先生的弹词开篇《剑阁闻铃》,则别有一番况味在心头了。明皇路经剑阁,山道崎岖,苦雨凄风扑面而来,追忆到长生殿中人影衣香七夕盟,说什么生同罗帐死同陵。而今却是青鸾翠凤两离分,不由得龙泪纷纷泣玉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月缺花残碎镜瓶,返魂香难觅欠调停。高力士劝道:杨娘娘既死她岂能生,请加鞭追赶羊肠道,但闻何处滴铃声,鸟啼花落夜沉沉。
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被说书艺人演绎得至真至美,边弹且唱,催人泪下,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绝非一日之功了。
-全文完-
▷ 进入月色-朦胧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