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像我们这样的后生才不知天高地厚。今天,笔者在新浪社会栏目中读了一篇热帖,才知道不知天高地厚没有年龄界限。年青人不知天高地厚,老年人中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比如: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
以下是张五常的语录:“世界上,马克思最蠢。马克思的理论早已盖棺定论。我张五常不过是在马克思的棺材上再加几个钉子而已。唯有私有产权最重要”。这是张五常在谈到私有化神圣论时说的这番话。张五常为何许人也?笔者尚不清楚,只知道经常在一些报刊杂志上看到老先生的只言片语,大约有二指宽。大师的语言,当然是言简意赅,切中要害就行。对于我等经济学的门外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咋行?笔者点击百度搜索,张老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他是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35年生于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学教授、经济金融学院院长,现已退休。他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不过,热帖却是用了老实不客气的题目《"主流"经济学家的名声为啥越来越臭?》来诠释当代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的言论。该帖前言引用了全国政协委员刘革新义愤填膺地扔出的一个“炸弹”:“我们企业做的事情和主流经济学家的说法反其道而行就行了。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据说此语一出,在3月10日上午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引起了多数委员的共鸣。此热帖下面有张老先生的语录,看来他也算一个。
笔者看到张老先生的“妙语”,心里很不是个滋味,本无“挺马”的意思。只是觉得张老先生妙语连珠近乎于口出狂言。笔者两厢比较,张老先生在名气、著作、人格魅力等方面远远不及马克思,自然他的评价就显得有些迂腐到张狂的地步了。此语在前几年,肯定大受欢迎,那时改革改制盛行,人人对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充满憧憬。但时下不行了,特别是从事实体经济的工薪阶层,他们往往对这些改革理论看成幌子,心生厌恶,甚至恐惧。说到焦点问题,比如:《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标准等,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得不到贯彻落实,形同虚设。面对这些不公平的待遇,往往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在这样的境况下,前卫的经济学家还会在“市场”吗?再比如社会财富再分配,往往分配到少数人手里。改革固然是好,但如果一味地将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拿来生搬硬套,就显得蹩脚了。张老先生的交易费用、合约理论为什么没有遏制住美国股市、油价大跌呢?
因为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许多经济学家束手无束,更多的是空谈理论,他们更像是某个阶层的代言人。准确地说这类经济学家更像是历史的过客,绝不会因为他们冠以“著名”的头衔,就会“雁过留名”,或流芳百世。《石油战争》的作者美国地缘经济学者威廉?恩道尔在接受专栏采访时多次强调:一位经济学家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作为某些利益集团的附庸。从《石油战争》到《粮食危机》这两本书中,我们更多的看到马克经济理论的影子,比如:国际巨头对石油、粮食及金融的垄断,这些经过时代变迁后的对世界资源的主宰和控制现象,更多地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有其内在的局限性。连威廉?恩道尔也发自肺腑地说:“一个国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于本国的制度。”。他指的是墨西哥、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当然,资本主义制度也有其优越性的一面。
实际上,热帖《主流"经济学家的名声为啥越来越臭?》一文中,更多地提到对过去那些炙手可热的经济学家所提出来的理论,需要放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下进行反思。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