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娱乐性追求与人物刻画不谐及矛盾
——从母夜叉孙二娘的人肉包子铺说起
《水浒传》本起源于民间说唱,在流行中经历着不断的创作。为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以吸引听(读)者,故事的发展和变化常常设计得出人意外,又因为故事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大多是一些个犯案元凶。因此,情节愈发刺激和惊骇,也就越能吊人胃口,并使听者与读者从中获得较强的娱乐性。应该说就其文本的情节设计上,是很符合欣赏者精神和心灵那种近乎本能的愿意经受急剧变化和瞬间张驰的好奇与趣味的。从这一方面上说《水浒传》在情节设计和安排上基本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不过因为好看的情节而忽视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统一和完整性,这不是作为欣赏者所具备的最好的态度(作者亦然)。因为在人们认真对待一件艺术品时往往不会满足仅仅沦为被文学艺术的单纯的情节所驱动的机械角色。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严谨的艺术鉴赏态度是不会随便放过作品中因为情节的疏漏而带给整体人物形象的不合理性的。
孙二娘一方面连眼都不眨地可以用人肉来做包子,其行为血腥如兽。而另一方面待起武松来又人情冷暖,仁慈倍加,其表现完全是一个柔肠女人。这样的矛盾如果说她是爱憎分明,是难以服人的。其用来制成人肉包子的却多是些个无辜者,此孙二娘轻松地滥杀生灵是一个十足的嗜血啖肉的厉鬼。人肉包子铺让人看得惊骇、刺激,毛骨悚然。但水浒中的孙二娘却在作者的安排下,在情节中随意地由兽及人或由人至兽。来去自如完全成了实现某一特定情节的牺牲品(究其源来,孙氏的原身本该是口若悬河的说书人手中的一个玩物,其未被舍弃而保留于书),一个情感和理性都还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如孙二娘式的融人鬼于一身的,本质的对立与矛盾的性格是两回事。
一个人可能同时兼有善和恶两个方面,一些十分矛盾复杂的人常常为之痛苦,这也是很常见的。但正因为其对自身的矛盾而感到痛苦,对恶有其自身的觉悟,说明他的身上经常在进行着人性的思考和及与之相对立的非人性存在的艰苦的较量。这样的人无论在生活和在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但如水浒中孙二娘式的人鬼一身处之泰然,是实在难近人性的。因而,孙二娘这一形象严格说来不能算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人物。除非在情节上对其有意无意地做出适当的忽略,此人才免可以成立。
文学作品为了取悦于读者或观众,常常在情节的离奇和曲折上下功夫,而人物形象在观众的心目中却甚为模糊(目前的许多影视文学尤为如此)。在艺术上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分离从来都是一种败笔。试想,让人物活动在一个前后矛盾,缺乏内在联系的一个个事件之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热闹,而人物的内在性格却完全被割裂了。这种哗众取宠的做法应该是艺术创作的大敌,一般的以写点小故事混饭吃的人不免如此,而即使是古典文学名著,其中也难免有落入俗套的地方。
2002年10月13日
-全文完-
▷ 进入公仁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