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加班,女儿给我打电话,老师让写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要参加市里的征文比赛。
当时没好气的回答一句:30年前你妈我还是婴儿。女儿赶紧跑到办公室找我,只好答应给她辅导,连续两天的加班,总算留了点时间,女儿的同学也来让我辅导。
本想让孩子们写:我才8岁,没办法知道30年的事情,何况也不是生下来就有记忆的,能记得的事也就那么三五年。对家乡的变化,在孩子的眼里能有多少记忆或者比较?可想了想,总不能把我这样的情绪带给孩子。
改革开放30年,不可否认,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喜人。也不必分这些变化是主动、被动,是外因还是内因。一部分人的确是富裕起来了,道路宽阔了,房子高大了,吃、穿不愁了,愁的是怎么吃才有意思,怎么穿才更好看,一句话:日子确实是好过了!
让孩子写这样的文字,如果不是抄袭或者家长的辅导,怕是写不出来什么。即使孩子写出来了,有多少内容属于她们。不过从小锻炼没什么错,很多文章本身就不能说明什么。言不由衷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工作的需要,让孩子写改革开放30年,就算是从小培养被需要吧。
为了孩子们完成作业,让她们感受30年来家乡的变化,我深刻地忆苦思甜、饮水思源,如穷人诉苦旧社会般义愤填膺,马上又激情四溢说今天。我保证,辅导时完全正面引导,只是让她们注明是谁讲的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如果不注明,不就是让孩子撒谎吗?以前,30年,她们要是感受到也太天才了,今天即使知道,也只能通过电视、网络、口说,文字等方式。
改革开放30年,学校漂亮了,老师专业了,课程也丰富了,但是有一样东西不仅没变化,反而更形式了,比如让8岁的孩子写《改革开放30年家乡的变化》。
-全文完-
▷ 进入帘外落花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