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公车体制改革可谓期盼已久,但时至今日仍然未见“破冰”之端倪。公车管理体制运行的“砂眼”与弊端路人皆知,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民众意见很大。
耗费民众创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逐渐积累,购置公车的单位和数量日益增大,使用公车的频率大为提高,这对于提高工作效能无疑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在各种利益动机的趋使下,公车除了满足正当的公务活动外,还被一些权力在把者私用、私驾、私借等,无形中占有了纳税人的“血汗钱”。有的利用职权之便或权力将公车视为自家的私用之物,当着专有的“自行车”;有的用着学习驾驶练习的工具;有的大慷公车之慨为相关的人员行方便,等等。这一切的耗用费用,都是公家“埋单”,不用说数目肯定不菲。
强化了特权。个别机关单位的公车由于数量偏少,只有权柄在手者才可用才能用,不少情况下是公私不分,不但自己用,家里的人用,还给亲戚朋友用,当然,所有费用是公家“埋单”付账。而其他人员即使有公事也只好望车兴叹用不成。还有的机关单位视权力大小等级高下是瞻,品级高权力大的用高档豪华车,等级相对次一些的用破车旧车低档车,无权者则用不上车。如此,在同一个机关内部或班子成员之间便“以公车为媒”形成了特殊化的利益占有现象。下级心存顾忌碍于情面不愿或不敢不便监督,纪检监察部门不知情监督不到,其他民众难于监督。公车的监督使用存在着虚幻不实的真空地带。公车的使用变相地演化成了特殊化的福利待遇。此种情况强化了特权等级意识,助长了庸俗的“官等位”观念,影响了公平正义。
增大了浪费。不排除一些单位确实管理有序,使用较好。要养车就要养人。一个小小的单位每年花在公车上的费用毫无疑问都是一大笔。由于公车姓“公”,所有权在单位,如果个别管理、驾驶人员责任心不强,制约不力,在加油、保养、维修及出车报费等各个环节都有可能跑冒滴漏,使国有资产遭到“蚕食”。更有甚者,如果个别人员有意弄手脚的话,还有可能将好车弄成“破车”,驾驶时不够爱惜,小故障整成大故障,缩短车子的使用寿命,增大经费开销,造成浪费。有的甚至还打公车的主意借机虚列支出弄虚作假。
影响干群关系。有权有势者公车私用或者公车私驾出没于大庭广众之下,招摇显摆,有的甚至驾着公车进出歌厅酒馆,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里,极易导致干群关系的油水离分。长此以往,必然降低党政威信,让民众心生疑惑,产生怨戾与不满,对干部失却信任,不利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利团结和带领民众共同推进改革与科学发展。
助长奢华之风。公车来源于公费支出,使用者于此来的不疼去的不痛。个别机关单位或掌权者不是以十分珍惜民力民财的真诚态度来处置对待,而是以此为借口托辞追求享受和派头,摆谱作态,兜架子,不惜重金购买高档豪华车,名牌车,比阔斗富。有的挪用挤占其他资金,有的超标配置瞒天过海瞎胡悠,有的单位负责人调整了车子跟着更换,有的在车子的配置装饰美容上大做文章,以满足春风作派的欲望。这些,无形中滋长了追求奢靡浮华的风气,对于纯洁党风改进政风特别有害。
公车体制改革已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旧的体制在实践中已明显地影响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利益的有序合理分配,很不利于经费的有效使用和人心的凝聚,必须纳入议事日程下力气予以改革。一是要深化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公车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改革大局为重,勇于牺牲既得的非正当利益,加大宣传与支持,保障公车取之于公用之于公。二是要打破体制“坚冰”。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通费用的“货币化”尝试改革,将现有的公车逐渐改制组建机关单位事务车辆服务公司,分离所有权与使用权,引进市场化配置与企业化经营管理。如若公车私用不再是民众心中解不开的“疙瘩”和沉重的话题,民众定能更加相信我们的干部,增大参与支持改革发展的信心与活力。
-全文完-
▷ 进入洁尘飞飞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