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文章要尚简务实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从历史记载的角度,提出叙事“尚简”的主张。要求做到“文约而事丰”。他在《史通.叙事》篇中指出:“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他在批评两汉以至魏晋史书越来越烦冗的时候说:“寻其冗句,摘其烦词,一行之间必谬增数字,尺纸之内恒虚费数行。”他提倡叙事简要,一要省字,二要省句。文章叙事如此,议论文又何尝不如此呢?古人写文章尚简的故事很多,很多大手笔为我们留下了的榜样。
司马迁的《史记.孟尝君列传》也算是名作。而王安石却用批判的文字写了脍炙人口的《读孟尝君传》,仅90余字符。文章言简意赅,几句话就把“孟尝君能得士”的观点批倒了。文章篇幅不长,抄录于后: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足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 鸣狗盗之力哉?鸡 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我们译成用今天的话也不到两百字:世人都称道孟尝君善于招揽人才,人才由此而归附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哈哈!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 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人才?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哪怕只得到一个人才,<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何至于还用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 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人才不归附他的原因。)
本文是一篇读后感,又属驳论,先引出谬论论点“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重点在“能得士”,由此而延及的论据“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然后提出与孟尝君“能得士”相反的论点进行反驳,“孟尝君特鸡 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重点是“不足以言得士”。作者还把士划分为真士与假士:鸡 鸣狗盗之士,为假士。“此士不至”的士是真士。因为真士是不屑与假士为伍的。由此可以断定,孟尝君门下没有一个真士。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得一士足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 鸣狗盗之力哉?笔锋一转,又从孟尝君的处境论证其身边确实无士。
全文表明 ,孟尝君没有识人之明,使君子不屑入他门下,无可用之才助他在齐国任贤使能,落得在秦国受辱,后人却以鸡 鸣狗盗能助他脱困而误以为孟尝君贤能得士,真是一大谬误。文章淡淡几笔,就使人明白晓畅。既达到了言之有据,论之有理,有立论,有论证,有结论的论文要求,又完成了逻辑证明的全部过程。的确是议论精辟,观点新颖,具有反传统精神,历来称为短文之典范。
读了这篇短文,我以为除了学习它的以上长处外,也应避免它的不足:一、文章中所引用的资料,有断章之嫌。《孟尝君列传》中,孟尝君的三千门客,其实不乏贤士(人才),王文并没有引用,仅仅取了为帮助孟尝君逃跑时学狗叫偷狐裘的、学鸡叫骗开城门的两名门客,难道所有门客都只会这两招么?太以偏概全了吧!再说,司马迁把这种人列为士(人才)并无不妥,在一个国家全是安邦治国之士,那谁去种田建屋,谁去医病育人?二、夸张句言过其实。“ 擅齐之强,得一士足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国家的强盛与否,由许多因素组成,决非一士之能可左右。其他国也有许多能士,都没有制服秦国,这足有说明王文之语偏激。
朋友,王安石的尚简文风值得我们发扬光大,而超越现实的偏激言语却不能为我们所取!
不知文友们读了《读孟尝君传》有何启发……
-全文完-
▷ 进入尘世祥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