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看电影了。今天,在学校里和同事们一起观看了电影《留住青山》。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着,眼泪几次忍不住要流下来,心灵接受了一次崇高师魂的精神洗礼。
《留住青山》一剧影片描写了李青山老师从遥远的南京来到沂蒙革命老区,扎根山区52年,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为山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该影片贴近生活、感情真实、言语质朴,整个剧情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在观影过程中,主人公——人民教师李青山对学生无私的爱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我的心灵:他个人和家庭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让我震撼,他身上体现的青山、红烛和孺子牛精神更是令我深深折服。
李青山老师的原型是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人民教师李振华。作为沂蒙革命老区的一名普通小学老师,对于李振华老师,我一直是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去仰视的。前几年曾在他长期从教的沂源县实验中学参观过他的事迹展览。从展览中我知道,李振华老师52年的从教历程中,有过喜悦,但更多的是艰辛与努力。正如剧情所述,初来沂蒙老区时,他只有17岁,在偏僻的山村学校里,不知要忍受多少生活的艰辛?可是他坚持下来了,一呆就是52年。
在李振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忠诚事业、无怨无悔的青山精神。52年中,李振华先后克服了语言关、吃饭关、感情关,在沂蒙老区深深地扎下了根。在这52年中,他多次放弃了进城、转行、提升的机会,许身孺子甘为牛、献了青春献终身。1980年春天, 在接到父亲病危的电报后,白天,他照常坚持上课,夜晚到野外让泪水冲淡对老父的牵挂。 父亲走了,他却没能赶回南京。带上烧纸走出校外,来到一座荒坡上,跪在地上,遥望南天,为父亲点着了纸钱。第二天,他强忍悲痛照常走上了讲台。
在李振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安于清贫、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为了学生,他放弃了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母亲,一个人忍受着痛苦,默默的奉献着,犹如一支红烛,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52年来,欠负着父债、妻债、子债,他共累计捐出资金36.76万元,资助贫困生2000余名,其中全部由他资助到大学毕业的孤儿和贫困生有36名。为贫困山区培养了近一万名学生。
在李振华老师的身上,我看到了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孺子牛精神。自工作第一个月起就拿出工资的1/4资助贫困生,坚持至今。退休时,又将大半辈子积蓄的1.5万元和国务院津贴全部捐出,在他工作过的三处学校建立奖学基金。2001年2月,他应聘万杰朝阳学校任初中部校长,将年薪5.5万元全部拿出资助23名学生。
看完电影,我沉思良久:从李振华老师我应该学习些什么?同样是老师,以前我做得不一定尽善尽美、尽心尽力,对比李振华老师,我难道还要这样继续下去吗?我难道不应该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和从教品德吗?扪心自问,或许我永远无法达到李老师的如此境界,但是通过此次学习,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李老师就是我心中的青山,我要学习李老师的红烛精神和孺子牛精神,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育人工作,相信只要发自内心地努力过,就一定能更好的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一名合格的老师,无愧于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好老师。
-全文完-
▷ 进入杜十七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