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要谈论的是中国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大家有必要拭目一看。中国的现代教育是填鸭子式的教育,这是大家心里清楚的事实。无论什么人都要受教育,这一点自然无可厚非,但什么人都要以填鸭子的方式来学习,则是对人才的一种扼杀之举。有些人可能不适合学习化学,可我们的老师仍然要让他硬着头皮学习,有些同学在其他项目上有天赋,如音乐、美术等,可我们的老师们还是不肯轻易让他们去学习那些他极为感兴趣的东西,而反要他们以基础课程为主。我不是说基础课程就不重要了,可为了基础课面,却忽略了孩子的可能会在那上面有建树的项目,我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虽然读了大学,却仍有许多人写不清楚一封信?本应该成为诗人作家的孩子长大后却要研究科学,而那些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孩子长大后却提起笔舞文弄墨了。许多孩子的天赋被埋没了,他们从学校出来后,只能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而他们当初曾经感兴趣的东西,却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在哪里,这是为什么呢?
最让我们心里难过的是一个在大学里学习了四年平面设计的大学生毕业后,还不如一个在平面设计店里实习一年的初中生更有能耐。这又是为什么?这说明孩子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根本就不适合这个社会,或者说他们在学校里什么都没学会,把光阴虚掷了,荒废了。中国的大学生已经泛滥成灾,多于牛毛的“伪”大学生一批接一批地从学校涌到社会,造成了“人才” 拥挤过盛假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80年代,农村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多么荣耀的喜事?但谁又知道那些孩子们在大学里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大学老师们又教了他们什么?
据说,现在的学校都是以挣钱为主要业务,广为招生,只要你肯掏腰包,什么人都收。而那些有幸进入高等学府的学生到了那里后,仿佛便大功告成,也不愿意再花费精力研究学问。事实上,学校的老师们传授给学生的那些知识拿到社会上,基本上都毫无用处,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更不必说在学校里什么也没有学会,只混得一纸文凭的学生了。
似乎在中国的现代教育里,文凭比真才实学更重要,有了真学问,人家却不一定会重视你,没有文凭,便有可能很丢脸,甚至寸步难行,在工作中无法一帆风顺。
而现实中,有了文凭却也不一定管用了,许多用人单位可能是意识到了真才实学远比文凭更为重要真理,他们检验人才的标准不再只凭那一纸证书了。
我们不否认曾有一段时间里,用人单位对文凭的重视成度。可当大量“伪”人才的疯狂出现,用人单位也只好改变了选择人才的标准。
什么是人才?我说,有真才实学的人就是人才。一个是拥有大学学历的学生却才毕业不久,一个是仅有初中文化的社会青年,但他已有五、六年或更久的工作经验,并能帮老板把事情做好。虽然有大学文凭,可无法做任何实际工作的大学生,老板愿意用他吗?如果老板愿意用他,那这个老板也可能当到头了,不想再当下去了。
有初中文化的社会青年是真实的人才,那大学生则是“伪”人才,根本就不能算人才。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谁之过?当然是中国的教育方式了。大学里不是培养人才的场地,而是为企业(学校也可算企业吧?)创造财富的加工厂。
可以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学生并无什么实际本领,他们的工作能力低下,偏偏又好高骛远,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到后来只好坐在那里怨天尤人,咒骂父辈们没有为他们铺垫好,他们认为最好能坐享其成,不用劳动就能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免得到社会上丢人显眼。
学校传授了大学生什么?进大学是不是唯一出路?
学校什么也没有教给学生,准确一点说,学校教给学生的是与社会一点不沾边的无用的空头理论。这些学问在现实社会中派不上什么用场,只会误人。如此,学校应付全责。重视教育是好事,但如此重视之法,只会让更多的人才变成蠢货。
学校应该因人施教,不能再用填鸭子的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后辈。如果学校不改革,不换一种方法来教育我们的希望一代,后果就是大学生还不如未读多少书的社会青年,书念得越少,反而适应生活的能力越强。这样的话,进大学还有必要吗?
学以致用方为上上之学,学了却不能用,有什么意思?
目前,大部分学校表面上抓学习,实际上却是暗暗地攀比着财富。尽管国家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了学生的学费,可仍有一些学校找着各种借口来让学生掏腰包,如在校内开超市、办校办企业等,仿佛不想办法弄点钱到手上,就不是好的人民教师。一切向“钱”看,决不一切向“前”看。
可以收费的学校则更是抓钱能手,他们的重心一直都放在金钱收入上面,哪还有闲心教书育人?中国的教育现状是令人堪忧的,学校培养一大批不合格的“人才”,误人子弟成风,批量生产“才子”,让后代空有毕业文凭,却没有一丁点儿实干能力。这书念起来,也真够我们的孩子们喝上一壶,可管用的并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玩意儿。
中国的教育要改革,但是要如何改我也不知道。虽然对具体方法没有研究,而目标却是知道的,最起码一点是我们的大学毕业生要有一点实际能力,放到社会上,一定要比初中文化程度的社会小青年要强一点,这样才对得起那么多年的教育。
学校可以批量生产“人才”,但“人才”应该合格,不能为了赚几个小钱而误了后辈们的大事。回头再说那句“学以致用方为上上之学”,学的本事派不上用场,不学也罢,免得荒了光阴,误了美好的前程。上上之学就是学以致用,那一身本领能走南闯北,能为学校争光。
上级领导还要放宽政策,大力鼓励私立学校的创建,让有条件的孩子到私立学校上学,也许那里更能培养“人才”。另外,还应该在各学校多多举办兴趣班,不能一味地抓文化学习,比升学率。
即使勉强考上名牌大学了,可在其他方面一无所知,那不是成了典型的书呆子?若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书呆子,中国岂不危矣?若要中国强盛不衰,教育是关键,若要中国人活泼、有实际能力参与各行各业,书呆子是不成的。
大量制造“人才”无任何过错,有错的是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并不是真正的“人才”,而是掺水的假货,这自然让我们心中发慌了。
2009年3月8日星期日
-全文完-
▷ 进入床位招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