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曲艺与文学清霜

发表于-2009年03月06日 晚上7:46评论-4条

中国的戏剧博大精深,而我所知不过是沧海一粟,皮毛中的皮毛而已。然而只为喜好终究也有一些儿浅见! 

爱好曲艺是从小开始的,记得稍稍记事起,那时经济条件还很差,农村没有电视,所有的只不过是一台木盒外壳的收音机而已,而正是那台简陋的收音机却成了我另类的良师益友,除了上学在家的时候基本与它形影不离,一边帮父母搞副业一边听收音机已经成了习惯。南腔北调无不喜好!

­

听戏曲以南方戏为多,偏爱越剧,黄梅戏,锡剧……。越剧最让我映像深刻的是《红楼梦》。我也因此而爱上了这部文学名著,因而无数次孜孜不倦地捧卷在手,如今在网上也是遍寻与红楼相关的书籍,看许多名家的解析评论。诸如,刘心武、马瑞芳、周汝昌……每家都有自己的风格,有共通,也有相悖。从一开始片面地“抑钗扬黛”到如今“万艳同悲”的感叹,每一位红楼女儿的命运也总是轻轻地撩拨着我的心弦!更因此最爱演宝黛的两位越剧名伶,爱王文娟唱腔的委婉舒展,觉得她真是演活了林黛玉那种“闲静若镜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气质。越剧的男角虽是女子反串,而徐玉兰唱腔高亢清越,是我认可的最潇洒俊逸的,并不带所谓的娘娘腔。几乎所有她们合作的戏我都耳熟能详。看黄梅戏是从“天仙配”开始的,然后是“牛郎织女”“女附马”……严凤英出谷黄莺般的嗓音当真可绕梁三日,不过知她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深感痛惜!

­

爱戏曲不光爱它的唱腔,那些服装道具,舞蹈身段我都爱极,总觉得戏曲的旦角甩动水袖的样子当真有曹植笔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美。犹自记得小时候总爱站在床上,在身上裹上宽大的被单学着戏曲里面的小旦婉转舞蹈的样子,还不时尖着嗓子来两句走调的唱白。不觉哑然! 生旦净丑以戏曲独有的夸张把人物的身份层次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被称作高雅艺术的昆曲的词藻之美,常常让爱好诗词的我痴迷沉醉!记得《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听唱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不觉感慨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啊!如花美眷,奈何似水流年……!而昆曲中的苏白更是让我倍感亲切,牡丹亭中柳梦梅软语温存地叫着杜丽娘:“我那滴滴亲亲的姐姐呀”真是让我忍俊不禁。真正的吴哝软语呀!

说起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们家乡的苏州评弹了,其有一种是没有伴奏的称为评话,完全靠演员的嘴上功夫和表情身段来吸引人,评话的书目很多都出自名著,诸如:三国、水浒、岳传、包公、杨家将,隋唐,乃至西游记,封神榜……真是大大地丰富了我的历史知识,实在是受益非浅。前两天在电视上正好看到吴君玉老师在说水浒中的石秀卖肉,看他眉飞色舞,惟妙惟肖的表演再加上铿锵有力的说表,实在有趣!而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跟同伴争论倒底是单枪赵子龙厉害还是双枪陆文龙厉害,最终结果大都以为赵子龙更厉害一点,因为长板坡匹马单枪大战曹操百万雄师,实在是太有名了。我如今想来是否跟候宝林先生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同样让我喜欢的还有北方的评书,刘兰芳,单田芳等名家也是一流的说表。

评弹讲究的是说、噱、弹、唱。妙语连珠,绘声绘色,一曲琵琶,清心悦耳。“香莲碧水动风凉,凉风动水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有那莺莺小姐唤红娘。说红娘啊,闷坐兰房嫌寂寞,何不消愁解闷进园坊。”一位在昏昏夏日里略带慵懒且情思缱倦的闺阁女子似正款款而来。而这唱词里正妙用了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的回文诗。

曲艺、文学同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瑰宝,虽意犹未尽,然深恨所知有限。唯愿代代传承,累世不衰!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清霜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审核:文清
☆ 编辑点评 ☆
文清点评:

曲艺、文学同是中华民族的不朽瑰宝,虽意犹未尽,然深恨所知有限。
唯愿代代传承,累世不衰!

文章评论共[4]个
文清-评论

北方戏曲也不少的,如评剧,龙江剧,吉剧,河北梆子,山东吕剧等等。at:2009年03月06日 晚上8:40

清霜-回复是啊,评剧我也蛮喜欢的,不过我是江南人所以偏好一点南方剧种而已,呵呵! at:2009年03月06日 晚上8:43

文清-评论

感谢您对散文版面的支持,问候春安!日新月异社团3月散文主题是[踏青寻梦],请您踊跃参加投稿,祝朋友在散文版面天天好心情!http://cnc。iyanyu。iyanyu。com/activity/200902/ 也可以在烟雨首页[日新月异散文专题]点击进入。at:2009年03月06日 晚上9:01

中黄孙-评论

曲艺与文学相辅相承,不可分离。然,现在的某些曲艺形式已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刻,就要消亡了,如之奈何?at:2009年04月03日 中午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