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很少不与爱国扯在一起,如制造业就说:“提倡国货”;国学家说:“提倡国粹”;体育界说:“为国争光”;甚至连卖保健品的也说:“强种救国”……
“子不嫌母丑”这句话更是普遍存在的爱国言论,小学生都烂熟于胸,作文时经常引用。据传这句话出自《偈颂九十三首》,是宋人释梵琮所作:“三世请佛不知有,颠狂普化翻筋斗。狸奴白牯却知有,寒拾相逢开笑口。野干鸣,师子吼。八两斗斤,十升一斗。不从他觅,须还自有。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
中国自古就有“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的说法,前者突出个“义”字,后者突出个“孝”字。“子不嫌母丑”言简意赅,一种对母亲深深挚爱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但并不与爱国绑在一起,古人也没有把国家比作母亲之喻。吾的感觉中只有解放后的新中国把国家比喻作母亲的诗词、歌曲多了起来,一时间“祖国呀,我的母亲”之声不绝于耳,“子不嫌母丑”的涵义遂变为爱国了。
爱国也未尝不可,但“母亲”的丑陋也爱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随手拈几个例子:“焚书坑儒”、“文字狱”、“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右斗争”、“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谁影响嘉禾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管天管地管空气的城管”等等也爱,你受得了吗?
“子不嫌母丑”是不嫌弃“母亲”生理上的丑,如西北干旱、西南石山等极端贫困地区;上述心理上的丑是“母亲”身上的恶疮,绝无爱的理由,只有动手术割除使之恢复健康,才是为子之道。
如果说,作为爱国主义来灌输“犬不择家贫,子不嫌母丑”这句宋人留下饱含人文哲理的不朽格言,那么,吾认为狗的“爱国主义”精神远比人类要忠诚得多。假若狗把它居住的家视为“国”的话,狗对它的“国”是绝对的忠贞不二。
狗的忠诚如下:一,决不叛国。国家再穷,没有骨头给它啃,它也就去找些粪便吃,依然精神抖擞回国守护,决不会偷渡出国寻求绿卡。二,打不跑骂不走。任凭主人怎样打骂,它也只呜咽几声暂避锋芒,不消片刻,又对主人摇尾讨好,一副媚相。三,对主人绝对驯服,对外人绝对凶悍。这是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电视剧《成吉思汗》里的成吉思汗在大帐中口授军法:对主子要绝对顺从,对敌人要凶猛无比。狗能做到,人未必能做到。
因此,要求狗不嫌家贫可以做到,要求子不嫌母丑就难乎矣哉!
-全文完-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