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2》情节低级错误
满怀期待看了《赤壁》2,却是大失所望。不可不承认其演员阵容之强大,不可不惊叹其场面之浩大,但是相信稍微懂点历史或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发现里面的基本常识错误,稍微带有自己思考去看这部片子的人也会发现其中情节牵强附会之处甚多。
首先在细节和基本常识上的错误可以罗列一大堆,甘宁兄弟只不过字兴霸而已,居然被改名叫了甘兴。名字改了也罢了,其最后董存瑞式的死法不禁令人莞尔。对于原著情节的改编,《赤壁》的手法亦无可取之处。所谓改编,其实只是缩短精简了原著的情节罢了,最雷人的是原著中描写地十分生动的“苦肉计”,豪气冲天、忍辱负重的黄盖。到了《赤壁》当中,“苦肉计”竟变成了傻乎乎的黄盖傻乎乎的一句话,我记得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周瑜为东风吹不吹的事烦恼,旁边是一大队士兵走来走去,这时候黄盖上来了,用无比粗豪的嗓门大声说道:“大不了我们用苦肉计,你随便找个理由打我五十大棍,我去曹操阵前诈降,反正曹操习惯了投降。”
看到这段,真的不想笑都不行。既然要精简,那么索性这段不要,这么来一下,是为了搞笑而取悦观众吗?
不知道《赤壁》除了演员阵容和战争场面之外还有什么看点,历史上的枭雄曹操居然因为喝女人一杯茶而延误战机。一向善于用兵的曹操难道突然不知道了延误军机的后果吗?小乔为了拖延曹操战机竟然孤身去曹营,难道素以奸诈著称的曹操突然忘了人质怎峨眉使用了吗?
而刘备军营高级将领一起包汤圆的场面实在是……令人“震撼”!刘备、孙权两个主帅亲自躲在盾牌里上前线,不由得……让人“敬佩”!
这些都是在细节和常识上的一些小错误,跟《赤壁2》中最大的错误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这个错误是出在情节上,我们可以宽容编剧对于历史的浅薄,但是抛开历史,这个错误也台说不过去了。我想只要细心并且带有思考的观众一定会发现一个突兀的地方,那就是在东吴士兵也患上传染病的时候,刘备要带着他的队伍离开,当时的理由是自己的兵也病了,他不能再损失。先抛开是周瑜设计的不说,但是刘备的性格,素以仁义著称的他会这么做吗?会在自己队伍里闹矛盾的时候,宁可瞒着也不肯对自己最信任的几个部下坦言吗?况且好歹是一个军事同盟,不管古代的军事有多么落后,我想解除同盟也不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吧?就这么解除难道就不会引起别人怀疑吗?
《赤壁2》剧情里设计的是这是周瑜故意安排的计谋,而且还不能让别人知道。难道一代军事家、政治家曹操连这点都没有任何怀疑吗?况且这个计谋的隐瞒与公开对整个战略影响大吗?周瑜大可以派一支骑兵去包抄曹操的后路。
先是一向仁义的刘备突然说离开,再是刘备军团一群高级将领聚在一起包饺子,一起埋怨刘备,然后是战斗打响,周瑜淡淡说了一句“有些事人越少知道越好”就算是交代了,最后刘备军团一伙人又没有任何交代地和好如初去打曹操了。既然已经离开东吴,那包饺子的时候为什么刘备宁愿闹矛盾也不说呢?
这些情节看起来十分突兀,甚至像是为了交代一些东西而特意安排。其实这些本是不该出现的情节,是上部错误的安排。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刘备截了曹操的后路。在电影《赤壁》中自然也要刘备去截,否则刘备就显得无所事事了。可是刘备他们都在东吴啊,怎么让他们离开呢?费尽苦心的编剧就编了这么一出戏。就算是抛开历史,哪有人搞军事联盟还是主帅亲自带着所有兵力到别人的地盘上的?但是没办法,电影需要。电影需要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三国里形象最鲜明的无疑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了,为了票房,编剧自然要他们经常在镜头出现,自然要安排他们到东吴抗战第一线去。这就出现了后来下部的蹩脚情节了。
若到此也罢了,可是最后周瑜一群人居然围着曹操对曹操说“今天我不杀你”!有没有搞错?不杀曹操好像是实现诸葛亮政治理想必须的吧?在诸葛亮为刘备绘制的三分蓝图里,北方的曹操是必须存在的。有曹操存在,才能和东吴互相牵制。而刘备也可以借和东吴联盟而发展自己的基业,有曹操的存在才有联盟的可能。这和西安事变对蒋介石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可是对于周瑜呢?除了曹操,北方必定大乱,而对于有三辈根基的东吴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机会,他,他居然不杀?理由呢?英雄相惜?
唉,不过要拍电影总是没办法,为了票房,总得让情节看起来合理些,若是用历史和学术的思考深究显得台苛刻了。可是又不得不担忧,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喜欢场面的庞大和演员阵容的强大之后,还有多少人会对剧情和历史进行深刻的思考呢?三国的故事传到后辈会怎样呢?
-全文完-
▷ 进入蟹王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