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生活了许多年,没有上过崂山。青岛人对崂山的景色是不以为然的,常常听他们对游客说:“到了青岛不去崂山后悔,去了崂山更后悔。”在青岛的那些年,我时常以青岛人自居,对慕名而来的远方朋友,也不时地重复着上边的话。直到有一天,我离开了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还真的对没有去过崂山后悔起来。
崂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海上名山。它海拔1130多米,是全国18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最高的一座山峰,不仅有龙潭瀑、瑶池、兩林谷等风景名胜,它更是道家圣地,文化名山。崂山在道家的地位很高,是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发源地。全真派道长邱处机曾在崂山讲学,崂山道士张三丰更是名扬大江南北。张三丰在崂山太清宫三官殿前栽种的一棵耐冬树已有600年树龄,每年冬季开花,花红似火。清代大文学家蒲松龄造访崂山,把这棵耐冬树比喻成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聊斋志异》中“香玉篇”里的“绛雪”就是这棵耐冬树的化身。
然而,青岛让人流连忘返的海滨景观太多了,如画的风光,优雅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舒适的生活,确实让青岛人有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感。崂山文化虽然厚重,却没有海滨的秀色诱人。
离开青岛以后,还经常有机会回青岛出差。我不是青岛人,和所有的外地游客一样,对崂山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假如真的没有上崂山的机会了,一定会后悔一辈子的。但谁又能说我不是青岛人呢?在青岛生活了那么多年,青岛的山和水早已印在了我的血脉里,崂山又有什么新奇的呢?
多少次坐在鲁迅公园的岸边,陶醉在风景秀丽的海滨风光之中;多少次散步在八大关的林荫小路,享受寂静恬适的优雅环境;多少次站在栈桥亭边,倾听大海的涛声;多少次徘徊在香港路、五四广场,领略现代都市的繁华与熙熙攘攘。还有多少次朋友问去不去崂山玩玩?我都轻轻一笑说:“以后再说吧。”
朋友们似乎想起了什么:“哦,对了,你就是从青岛出去的,崂山也没有什么可玩的。”真的没有什么可玩的吗?绝对不是!我是这么想的,但就是没有踏出这一步。
这次来青岛与往常有些不同——我没有住在市区,住在了崂山脚下。
三月底的青岛,云少雾少,是一年中天气最好的季节。天湛蓝湛蓝的,偶尔一架飞机从天的一边向别一边飞去,把整个蓝天犁开一道缝隙。站在岸边向远方望去,蓝天大海渐渐溶合在一起,形成天海合一的美景。
每天清晨,我都可以仰头眺望高耸天端的崂山顶峰,一块块巨石,象健美运动员身上条块分明的肌肉堆砌在山脊上,清晰可见。青岛的春天比北京来得要迟一些。草地刚刚返青,绿柳才开始发芽,山下的春意未浓,山上的冬天未去,现在不是上山的好季节,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
上山不成,却转遍了山下的景色,吃尽了新鲜海味。崂山绿茶是产自于我国最北边的绿茶,味道独特,价格不菲,由于好茶,一定要朋友带我到崂山茶场看个明白,可惜茶树还没有发芽,我只好掐一枝发青的嫩枝,含在嘴里嚼着,品着茶香。
坐在餐厅的包间里,可以清晰看到窗外远方的一盏盏昏暗的灯光,那是海上漂泊着的渔船。崂山脚下的海鲜不知道比北京的要新鲜多少倍,鲍鱼伸着它那蜗牛般的脑袋,拖着笨重的壳在玻璃缸里爬行;硕大的海参笨拙地在池子里不停地游动。但这里的海鲜口味确比北京差了很多,他们说这样吃营养价值高,营养的高低现场是无法考证的,口味却能马上品尝出来。我还是觉得这里鲍鱼、海参的吃法有点可惜,没有做出应有的人间美味。
青岛人的夜生活是泛味的,晚上10点钟以后,在街上就很少见到行人,乡村就更寂静了。我习惯了晚睡,散步到池塘边,看到一盘明月倒影在水中,嫦娥在这盘明月中翩翩起舞,我看着发呆,完全被这迷人的夜景吸引了。不知谁家的愣小子在池中扔进一只水桶,提上一桶水来,击碎了平静的水面,那盘明月也变成了撒在水面的一把碎银,散发着耀眼的光。那愣小子走了不久,水面恢复了以往的平静,那把碎银又魔术般地变成了一盘明月,嫦娥仍然在盘中翩翩起舞,呼之欲出。
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有一个红颜知己,他非常喜欢她,但他就是不敢跨出那关键的一步,因为一旦跨出去可能连现在的友谊都没有了。他解释说:至少,现在还有一个美好的梦。的确,有些梦打碎了是可以复原的,有些梦打碎了就再也无法找到了。
留下一点遗憾,可能会成为一生的追求。
我离崂山近在咫尺,但我还不知道这次来青岛能不能上山,什么时候上山。
-全文完-
▷ 进入醉无知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