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的一则消息:英国儿童、中小学与家庭事务部的国务大臣吉姆?奈特,想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教育思想引入英国教室,希望借此能够提高英国学生的成绩。看完这则消息,似乎让人觉得有点所思匪夷。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看来,作为教育出口大国的英国,其教育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管理制度,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在英国的好的大学里有着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就这样一个被中国留学生所青睐的国家,还要借鉴中国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来提高他们学生的成绩,还真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也许,吉姆?奈特之所以出此言行,的确是迫于对英国教育现状进行改革的愿望。根据英国在2007年就教育做的一项调查,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英国聪明的穷孩子在5岁时,就会被能力不及的富裕子弟超过。英国的穷孩子在做作业时,根本得不到家长的帮助;那些居于社会上层的家庭的孩子,不仅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在做作业时几乎能够得到家长的悉心指导。而且,英国社会上层的家庭的孩子,一般都能够通过独立自主的阅读、思考,建立起自信;利用空闲时间来提高音乐修养、参加体育比赛,或加入科技小组。而这些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这样的现状,英国教育部门也一直在试图变革。所以,吉姆?奈特对中国文化和孔子教育如此认同,是因为在他看来,学习不仅是学到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会尊重教育和家庭的过程,而中国文化正是尊重教育和家庭的。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看到中国文化的价值为外国所赞赏和认同,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来说,心里肯定是无比自豪和骄傲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文化的全球化也不可阻挡。当不少中国人还沉浸在对自近代以来的西方文明的无限崇拜和渴望的想象中的时候,西方文明在面对日益冲突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问题,实际上已经穷途末路。也许,就在西方把解决问题的视野投向中国文化时,可能就注定了中国文化在金融危机后世界格局重组的新一轮的世界竞争中,将引领中国走向辉煌。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哪里?我想,应该是跟西方文明完全不同的本质:和。不可否认,西方文明中的重科学、重理性的精神,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但是,西方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近代西方文明,在本质上却渗透了西方民族的贪婪、好战、掠夺的本性。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西方社会对世界的掠夺史。资本的扩张性和掠夺性,造就了西方文明在解决争端与冲突中的基本方式:武力和战争。关于这一点,不仅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有过精辟的总结,而且还可以从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美国身上得到注解。汤因比在比较中西文明时,就指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带来的是战争流血和利益争夺;而郑和下西洋,传播的却是友好和平和文化交流。至于美国,不仅在20世纪两次出兵中东,而且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武力干涉,也不止一次两次,比如中国台湾问题。在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的资本主义面前,西方文明最终显示出它的无能为力。
中国文化的“和”,不仅是爱好和平的意思,还有和谐、和合之意。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老有所安、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的大同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从来没有停止过。儒学的“仁”、“礼”、“义”、“信”、“修己达人”、以民为本等,道家思想的“无为”、“不尚贤、不使能”及“天人合一”等,佛教的普渡众生、尊重生命等,不仅讲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且也注重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因为贵“和”,中国人注重修邻睦好、协和万邦,珍视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但是,这种“和”的中国文化理念,在近代史上遭遇了西方文明无情地炮击和践踏,以至于到今天为止,还有一些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文明的时候,选择无情地抛弃了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地轮回流转。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争和屈辱后的中国人民,不仅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注重利用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抓住机遇,谋求民富国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尽管中国社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有些问题还很尖锐,但是,走和平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却是不变的选择。从建国以来,每一代领导人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和”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诠释。如50年代毛泽东提出来的建设“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如80年代邓小平提出来的“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一国两制”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如江泽民的“更加民主、更加富强的全面小康社会”;如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曾几何时,西方资本主义是如何喜形于色地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是最好的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将终结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曾几何时,一些国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又是多么地卑颜屈膝,崇拜神往。而就在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让西方再一次把眼光投向中国,希望在中国文化中寻求营救他们的良方。如美国的奥巴马政府。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一上任就首先来到亚洲与东盟和中国示“和”,美国政府也做出了一系列诸如从伊拉克撤军等举措,这无疑也反映了美国在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后的明智之举。而那个在中国“和”文化面前依然傲慢自大的法国,大概是忘记了他们的前辈雨果先生的告诫:中国已不再是睡狮,而是觉醒了的巨龙。
面对世界格局重组的新机遇,中国民众应该在经济自信中,也应该树立起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融会贯通,中国文化的自强不息,都注定了善于博采众家之长的中国文化必将再次强盛。同时,世界的和谐、人类的进步,是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也势必为饱受利益纷争之苦及渴望和平和谐的人类社会所选择。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为这个自信而努力。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