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但凡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杨志的出身不单不算差,还很有来头,是三代将门杨令公杨家将之后,而且他的名字取得又好,既姓杨又名志,杨志杨志,得志洋洋是也,更何况他本来也已经是殿帅府的制使了,照道理应该是会越来越得志的,但为什么他后来的一生,命运竟还是那么多舛难的呢?有人说,杨志之所以属于倒霉的那一类人,是因为和他脸上有一大块青皮胎记有关系,这种胎记表示这种人属于天暗星,即使本领再好,首先给人的形象就不好,那他的一生又怎么会得志?这个说法虽然以星相来解释有点悬,但人的生相不好会影响人的形象以及前途这一点,说的当然也有道理,但我想,除了胎记影响他的形象以及前途之外,所谓性格决定命运,或许还要与他的性格有关。
好啦,虽然无聊,闲话也须少说,还是再从杨志的故事去回味回味吧。
我们从故事中知道,杨志本来是殿帅府的制使,而他是怎么样入殿帅府做制使的呢,书里面没有说,详细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眼光去想象一下,应该可以想象得到他的入殿帅府做制使,大概也像早些年我们的机关单位安排就业的情况差不多,也是因为在得到子女顶替父母的职业这个优惠政策的关照下得来的,即是说杨志这个殿帅府制使的职位是靠顶职得来的——也就是可以说,杨志的这个工作并不是经过他自己的努力得来的,因此我们又可以想象,他对他的这一份工作就未必很满意,对待工作的态度或者竟是吊儿浪当,像一般的那些不满意自己的那份工作的人一样,凡事都是得过且过。
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书里没有说,我们不知道他平常是怎么样做殿帅府制使这个工作的,是不是也像我们现在的有些干部那样没什么事可做,也只是饮饮茶吹吹牛聊聊天度日,但我们却可以从书中说他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潜逃、四处逃避、一跑就是十年这件事中去想象他那时候是怎么样的一种工作态度:工作一出问题就畏罪潜逃,这怎么行?可见那时候他对待工作很不负责任,很不可取。
但那时候他应该还很年轻,少不更事,也情有可原。后来,他逃跑了十年之后,大概在这左躲右避的日子里,也吃了不少苦头,还反思过他那时候的畏罪潜逃是很不可取的了,于是,在他听说十年前的事已经被赦了时,他就即刻变卖家产返往东京,准备贿赂上司,以求恢复原职,一心想只要让他重新来过,他就可以“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那时候他做人的态度已经比较成熟了。
而到他做人的态度已经比较成熟了的时候,他去疏通关节,要求复职,要求为国效力,却不料花光了钱财,关节还没有打通——当然,书中也没有说,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过错既已被赦免了,关节还是那样的难疏通,不知会不会是因为他这个人从来都有点太自恃,比如看不起殿帅府的同僚们的武艺不及自己啦,对上司也不是很恭敬啦,等等,因此向来他的人际关系都不是很好,所以对他的复职谁也不帮他,也不知这里面有没有排挤他的意思在内?总之,我们知道这件麻烦事搞得他连吃饭都没钱了,怎么办?无奈,他只好满含心酸地将祖传宝刀插了一根草拿到街上去叫卖。更无奈的是偌大一个东京,竟又无人赏识他的宝刀,好不容易有了一个牛二要买他的宝刀了,但牛二其实又何曾真是要买,只是因为无赖缠着他非要验证他的宝刀是不是真的杀人不见血,缠得他一时性起竟杀了牛二,再惹官司。好在牛二是一个泼皮,官方不予深究,只是将他从轻发落,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但又岂料他因此却因祸得福,正当他在英雄末路充军时,他的一身好武艺,竟被大名府留守司梁中书赏识,留在身边早晚殷勤听候使唤,使得他的性格大变,对梁中书感激涕零,十分感激梁中书的知遇之恩,而且还爱鸟及乌,连及对梁中书的爱将、那个曾经想排挤他的索超,也礼让三分。当然,杨志此时已经历过如此多的人生磨难,人应该已经是十分的成熟了,感激梁中书的知遇,心中生出士为知己者连死都值的念头,愿意从此要小心翼翼地和气地做人,并且立志要努力做出一点成绩来报答梁中书,一点都不奇怪。只不过,梁中书对杨志就未必是真知己,梁中书只是想利用杨志罢了,你要感激嘛,机会还是有的,不久,梁中书要把搜刮来的十万贯民脂民膏送去京城孝敬丈人,就将这个所谓生辰纲的重要押运任务交托给杨志。这一下可难死杨志了,杨志虽然出身高干子弟,而因为曾经逃亡过十年,也可以算是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那一笔大钱财,从大名府到京城迢迢路长,在江湖上行走非常凶险,这个押运任务是容易完成的吗?就多次推托,只是推辞不掉,才只好硬着头皮上,不得不也做了一些自以为是的精心安排,将押运队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要求那个老奶公不单不要干涉他的工作也要听他指挥,与手下的士兵约法三章,要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等等。但事实上哪里行得通?可怜那时候是乱世,天下强盗如此之多,沦落于江湖的能人如此之多,悄悄送去就不会有人知道了吗?所以,杨志虽然尽心尽力护送生辰纲,本想只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而最后还是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蒙倒了,眼睁睁的看着生辰纲被劫,逼得他不得不又走上了一条落荒而逃的路。
哎,杨志呀,尽管他年轻时“工作一出问题就畏罪潜逃”,很不可取,而后来他也曾一心一意要走正路,“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可惜天不助他,命运如此多舛,他不想做强盗,最后却还是落得个自己也做了强盗……
-全文完-
▷ 进入黄未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