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可以回忆的一段生活经历,只是各有不同,是酸是甜只有自己知道。在这里我想讲个真实的故事,但愿故事的主人公的经历可以给朋友们感动或些许启示。
他是一个弃婴,才三个月就被生身父母抛弃了。他被贫穷的一家人收养,于是有了新的爹娘。在这个贫穷的家庭,他得到了一份亲情,受到了爱护。他生活在温暖之中,也生活在贫穷中。他家穷的不是每天都可以吃饱饭,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有饭吃。
他上小学四年级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长大了……”。他写长大了就去卖米。他以为卖米每天可以吃饱饭,不用再让妈妈每天数米粒做饭了,让两个姐姐敢随便盛饭,要吃多少就盛多少,让爸爸妈妈吃饭的时候不必再故意多喝水。他作文里写到:“我好想听到爸爸妈妈吃过饭打一个饱嗝啊!但是我好像没有听到过。”他卖米还可以让很多人都有米可以买到,都不再挨饿。老师读他作文的时候声音颤抖了。同学们开始觉得可笑,后来便沉默了。回到家里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妈,妈妈把他搂在了怀里,爸爸转过脸去了。爸妈为了他能够继续学习,两个姐姐只好读完高中就挣生活了。他怀揣着将来卖米可以算好账的愿望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安慰着爸爸妈妈,也安慰着自己那幼小的心。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他考取了大学。
大学期间他生活很苦,可能一天就一个馒头,也许连一个馒头都没有。在贫困面前他没有自卑,有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靠着一种实现梦想,摆脱贫困的毅力迎接每一天。大学期间他不但从来不接受家里的生活费,还要把奖学金的部分积攒下来,留给父母急用。
他从不诉说自己的艰难,不喜欢活在别人的同情之中。他懂得别人的同情会使得自己倍加可怜,而他并不觉得自己可怜。他很满足,满足自己有那么好的亲人,有那么好的读书机遇,这就足矣!他想有个很好很好的成绩来安慰爸妈,也是为了将来有能力报答爸妈。
记得大四有那么一次他突然晕倒了,同学们找来医生,才知道是饿过头了。就是这次晕倒使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难忘的一周。那一周里,每天晚上菜摊结束时,他都跑到那里,用很少的钱买回一堆剩下的软塌塌的西红柿或黄瓜,就靠这些蔬菜换个水饱,终于支撑不住了晕倒了。由于晕倒引起了老师的注意。大学的几年里,他学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学得也很扎实,他获得的都是最高的奖学金。
毕业典礼的仪式上,他的事迹作为自强不息的典范得宣扬。他不知道这些材料来自哪里,但是他自己确实被自己感动了--却原来由于如饥似渴的学习,忽略了生活竟是如此艰难,却时时感到自己幸运幸福。
毕业之后他的追求简单又实在--为了每天全家人吃饱饭,要好好工作。好好工作是每个人都有的想法,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认真的付逐行动了,一点一滴的积累了工作经验了,一次一次的被认可了。他向成功迈近着。终于--不,是一定会崭露头角的。他被日本一家公司发现了,参加了一座飞机场的施工设计。2005年5月他再次被日本一家公司聘请,参加了长沙一座海洋馆的施工现场设计。由于表现出色,同年又被日本国内一家最大的株式会社高薪聘请,10月4日他前往日本开辟自己新的天地。脚踏实地的工作,给了他不少工作经验,更使他有了胆量和魄力,同时得到了机遇。
一年之后他回国了。虽然两年的合同未满,但他愿意在祖国施展自己的才华。当时他对我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告诉我他很想念家,想念亲人,想在国内发展自己的事业,还要发展自己的爱情。话里透出朴实和真率。现在,他已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很感慨的对我说:“我老妈不用再数米做饭了,老爸可以填饱他那饿得快要老化的肚皮了,我的家人可以过很好的日子了,我也不会一天一个馒头看着不忍心吃了。我也成了城里人,甚至比城里人过得还要好。”他对我说这话的时候,眼泪溢出了。但他的眼泪不是最艰难的时候流出来的,因为他不怕困苦,不肯向命运屈服。现在他的眼泪是成功的句号--不,是成功的感叹号,是继续努力的动力,是对自己拼搏之中那么多付出的一次感慨。那是幸福的眼泪。
他,从东北偏远的农村走出来了,从贫穷中走出来了,走向了人生的辉煌。付出虽然艰辛,但是这是创造幸福需要的代价。幸福在哪里?它不再睡梦里,也不在幻想里。它在那辛勤的劳动中,它在那辛勤的汗水里。
我喜欢他,因为他值得;我钦佩他,因为他值得。
-全文完-
▷ 进入睡入泥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