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并不算什么严厉的批评,许多德国作家其实并不欢迎中国作家,他们根本不看中国小说。”在许多德国读者眼中,中国小说属于庸俗文学,一般只有没有什么文学水准的人才会看。
说这话的是现为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的沃尔夫冈.顾彬,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及现代文学和思想史的研究。由于发表“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著名言论,他曾引发空前的关注,也招来了不少中国当代作家的“忌恨”。
也难怪中国的当代作家会“忌恨”。因为这个德国老头一点儿都不留情面。他曾说过:“我只是说一些女作家的作品是垃圾,况且有的媒体还说我养猫养狗,去年我来华7次,请问我哪有时间养这些?”他还直言不讳地批评道:阿城的时间都用来写剧本了,非作家才写剧本!张贤亮是商人还是作家?全是性和罪,难道还不是庸俗文学?
在中国,作家曾经是高高在上的一种职业,这造成了大批文人的心理优势,他们自以为高人一等。中国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正如德国老头所说:“中国作家不互相帮助,而是互相轻视,很可怕”;“你问100个中国作家,谁有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总会说,我!而你问100个德国作家,他们的答案总会是别人!”……
这不是他在故意埋汰中国作家,而是一针见血地说到了点子上,说了个大实话。但中国人不愿意别人说实话,尤其是自以为是的作家文人,更听不得别人的批评。可惜德国老头不给中国作家面子,就像外国教练不买中国球员的帐一样。他说:“德国人对像张贤亮那样的作家也有看法,他究竟是作家,还是商人?”;“我跟阿城一直有交往,我希望他早上起床以后,先写好自己的东西,再写剧本。如果从早到晚写剧本,我有点接受不了,在德国,只有非作家才写剧本”;“余华、莫言为什么在美国这么受欢迎?英语世界最好的译者将其作品译成了英文版。余华作品在波恩大学开的朗诵会那么成功,但他自己根本听不懂!”
这自然让中国作家“很受伤”。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蒸蒸日上,文学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达到一定的高度。可是实事真的如此吗?我只是一个文学青年,对中国当代文学不敢评价!但德国老头的评价不会是信口开河吧?这些年来,“中国作家太主张性和罪了,这是庸俗文学。作家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中国作家有吗?很难说。”
这些年来,中国所谓的作家到底在干什么?张贤亮的《绿化树》我看过,写得有些“露”,但与现今的网络小说相比,确乎算不得什么!如今,网络小说异军突起,网络写手数以千万记,其中就有许多以写“性”“欲”“黄”“色”等低俗文学为主的。他们的作品或许一时获得了高高的点击率,但这样庸俗的文学作品难道不是垃圾吗?
我敢说,中国的当代文学主流是健康的、高雅的。国家也在积极往这方面努力引导。所以我不完全同意德国老头的话。谈“性“说“罪”并不完全是错的。或许国情不同,文学理解也不会相同,德国老头不可能说得就完全对,他也会有错的时候!但是德国老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南大文学院教授王彬彬表示,顾彬的关键词还在于语言,尽管我们对他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同,但是一个老外所谓“中文太差”的批评,应该会让中国作家感到羞愧。
“文学是语言的存在,要是语言没了文学性,就不应称其为文学。光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语言却粗鄙不堪,那就是垃圾。”难道这话说得没有道理吗?中国当代文学中没有这种现象吗?不可否认,很多的作家与写手为了吸引读者眼球,不惜花费力气、挖空心思地去编造离奇的故事,努力追求新奇与刺激。
看得出,德国老头顾彬对中国文学是有感情的,他是恨铁不是钢,“1949年至1979年时期的中国文学无法远离政治,1992年以后的文学则与市场太过亲密接触。小说不能从内在看人,而是从外在看人,描写城市写不出城市的味道,老舍笔下的北京太棒了,现在有谁能真正写出北京的味道?”
在他眼中,中国当代文学简直就是一个“重症病号”,在许多中国人听来这好像存在偏见、太多苛责,也难以理解,甚至被认为是“辱华。”但他还是实话实说。“我知道我的评价问题不少,但是我坚持我的观点。”
好一个“我坚持我的观点”!一个外国人敢于坚持对中国文学的批评,中国作家们,难道就不能写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来反击他?作品是最有利的反击工具。盼望着中国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盼望着大批优秀作品做出国门,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只有这样,中国当代文学才会远离“庸俗”,真正地走向世界。
-全文完-
▷ 进入杜十七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