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胜铝厂建成于70年代,国有企业,拥有固定资产两个多亿,一千多名员工,年产值曾经达到过三个亿,还有上亿元的利税,成为企业所在地——广西河池市举足轻重的纳税大户,为河池地区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走进改革开放的年代,德胜铝厂的辉煌已经开始毁灭,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德胜铝厂落后的管理模式和陈旧的机械设备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严厉惩罚,能耗和污染已经为时代所淘汰,尽管德胜铝厂还在政府的维持下挣扎,但是,它的生机已经荡然无存。
在企业改制的政策引导下,德胜铝厂终于走到了它的末日,河池市政府已经对它失去了兴趣,国资局再也承担不起德胜铝厂的亏损,还有众多为这个企业贡献了青春的员工养老费用。
2003年,河池市政府的一纸文件终于把德胜铝厂变更成了股份制企业,没必要通过审计和评估,依靠该厂的财务报表,“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子就挂在了德胜铝厂的大门外,德胜铝厂的国有资产进行了重新划分,国资局出让了企业的所有权,把所有权划分到了几位原来德胜铝厂的领导名下,这几位德胜铝厂的领头人向市财政象征性地借了一笔款子作为投入资金,名正言顺都成了股东,承担了该厂的债权债务。
农民实行土地承包,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积极性,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分配到个人,也同样应该产生效应,遗憾的是,没有了政府部门的扶持,尽管股东们利用该厂的土地抵押向银行贷款上亿元,也还是没能理顺该厂各方面的关系。供电,贷款归还,债权债务,各种纠纷层出不穷,政府已经脱离了生产关系之中,再也没有负债的压力,他们已经从主人转变成了客人,留下来的诸多老大难问题永远也没办法解决,只能让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行灭亡。
改制不到三年,该厂的贷款在三个茶杯两个盖的操作模式下再也应付不了困难的局面,尤其是银行一纸诉状把它告上法庭以后,股东们终于发现,这原来是一个陷阱,政府不会再干预司法公正,一切都得由他们自己解决。
德胜铝厂这朵布满荆刺的玫瑰原来看在眼里羡慕不已,真正捧在手上,股东们才觉得棘手,天上掉下来的股份,也许他们奋斗了一辈子也想不到会落到自己头上,没有经过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总是不踏实,有横财能够一夜暴富,但是,它会给你带来一辈子的苦恼和麻烦,当他们拍卖厂里的设备维持生存的时候,也许,这种感慨很多,到底是流着泪去拍卖自己的儿女还是高高兴兴地去拍卖别人的儿女,他们是说不清了。
上帝总是仁慈的,就在德胜铝厂面临破产的时候,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走进了德胜铝厂的家门,他们要救活这家企业,而且还要在救活它的同时产生效益,得到回报,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他不像国资局送给股东们的股份,他需要代价,那就是投入。
德胜铝厂跟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共识,也达成协议,那就是共同筹建一家新的企业——“广西德胜环球铝业有限公司”,总投资三千六百万美元,相当于三个亿的人民币,在该厂的原址上筹建一条年产6.3万吨的230ka预焙槽系列生产线,港方负责所有的项目投资,占70%的股份,厂方以原有的厂房和土地投入,占30%的股份,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建成以后,可以安排1000多人就业,年创税利近亿元。
这份协议的签订,无疑给面临破产的德胜铝厂带来了生机,双方的良好合作开始了正式运转,2007年6月,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52万美元,并招聘了该厂的技术骨干进行了前期筹备工作。就在筹备工作刚刚开始纳入正轨的时候,厂方按照协议提供的土地出现了问题,法院的执行通知书送达德胜铝厂,面对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尴尬的局面,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提出了由他们垫资回购的意向,这无疑是一种对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隐瞒事实真相的谅解和批评。
面对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诚意,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应感恩载德,以自己出色的工作回报才是,遗憾的是,好心有时候不会产生好的效果,而且往往受到别人的误解,当然,这种误解是有前提和原因的。
在困难时期,政府部门脱离企业行为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企业即将走出困境,即将看到曙光的时期,政府部门就需要参与了,如此辉煌的前景,它已经不再是海市蜃楼,它就出现在德胜铝厂的合作项目当中。
河池市经贸委看到了这片曙光,也看到了其中巨大的财富,可是,企业行为是需要权力寻租的,河池市经贸委的一位主任很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参与就没有分配,权力没有跟企业挂钩就不会产生效益,所以,他超越了自己的权力范围开始干预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了,当然,这种干预是需要讲究技术和策略的,不能像防暴警察那样去进行围剿,他另外物色了一家新的合作企业,一家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企业去跟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而把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赶出河池地区。
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们对政府部门的行为深有感触,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去抵制政府行为,因为他们是弱者,但是,他们也对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诚意感到愧疚,他们再也不能正面接触有关部门,只能暗示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去活动。而活动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经贸委的主任,也许,这位经贸委的主任曾经在某位股东面前说过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女性高管很美,所以,暗示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委派这位女性去做说客,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没有按照这位股东的暗示去进行活动,而是直奔债权人——银行。
对于这种代人还债的好事,银行当然是来者不拒,可就在银行刚刚答应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回购这片土地的诺言不到三个月,就以河池市经贸委主任有话不能回购为由把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拒之门外。
也许是在河池市经贸委的压力下,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动员受聘于广西德胜环球铝业有限公司的员工纷纷辞职,还扣押了结汇凭证和印章,这无疑是要单方撕毁合同,把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赶回特区。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广西德胜环球铝业有限公司以“没有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严重影响我公司技改项目进展”为由,通知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中止合作合同。
我们从德胜铝厂这位艳妇败落成为怨妇,又从怨妇上升位艳妇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我们又该有什么样的思考?
一家中型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中走向了败落,这是市场规律发展的结果,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政策,也是迎合这种市场规律而出台的。把国有企业私有化,这从某个层面上符合中央的精神,但是,在改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把握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是一个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原则问题。国有资产的转移不是赠与更不是施舍,它是需要科学的审计和评估,还有真金白银的交换的。德胜铝厂各位股东们的入股资金来源于河池市财政,那是拿国家的钱购买国家的资产,是变相蚕食国有资产,国有企业的改制不是土改,不是分田到户,他需要严格的资信证明来参与竞争。可是,河池市的政府行为却把改制看成了分配,这是出于个人原因还是思维有误?
一个企业,一个区域,需要引进外资,在我们引进外资的时候,需要进行详细的考察,我很遗憾,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把香港的法律和现状拿到内地来实践,用特区的思维来分析和应对内地的官场,这是一种绝大的错误。我相信,香港菱通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没有能力挽回败局,内地跟特区的区别很大,要是没有区别,香港就不叫特区了,回去吧,希望你们吸取教训,也祝你们好运。
在你们回去的时候,我还是需要告诉你们,不要埋怨广西德胜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他们也很无奈,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更主要的,他们还要继续生存,而且,他们是生存在内地,这是一个很富想象力的地方,
-全文完-
▷ 进入石榴裙上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