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旧书摊,不由停下车(自行车)。我是一直相信在旧书摊能淘到宝贝的。果不其然,经过一番甄选,相中了如下书籍。
1、《书林漫步》,陈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12月第一版,定价0.57元;七成新;
2、《集外集拾遗》,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1月第一版,定价0.97元;七成新;
3、《英国短篇小说选》(朱虹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12月第一版,定价1.35元;六成新;
4、《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周扬译),列?托尔斯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第二版,定价6.10元;七成新;
5、《书人书事》,冯亦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1月第一版,定价1.20元;七成新;
6、《巴黎圣母院》(管震湖译),雨果,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定价8.50元;七成新;
7、《歌德访谈录》(朱光潜译),德?艾克曼辑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9月第一版,定价12.00元,八成新。
《书林漫步》的作者陈原,我当时以为是陈源,即被鲁迅骂过的陈西滢。买回来方知不是,更相信“吃亏往往是因为想占便宜”这句话。陈原与陈源差不多同时(原小源18岁),作为一位有造诣的学者和出版人,除负责编辑《辞源》等外,还主编了我喜爱的《读书》杂志,可惜他已于2004年10月间逝世了。他虽然不能与陈西滢相较,但已经是学人了。我辈本是蓬蒿人,那么多大师级人物我们无缘见面,更遑论得到教诲,就一个又一个走了。
冯亦代和陈原才真的同时(代小原1岁),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编辑家、学者。有趣的是,陈原任《读书》主编时,他是副主编,与主编不同,他还兼主笔,在《读书》上发表文章200多篇。这个人很有趣,他念大二时,结识英文剧社成员郑安娜,“和一个英文天才结婚,不搞翻译才怪。”他如是说。结发之妻郑安娜去世后,1993年,80高龄的冯亦代与年近70的黄宗英结为伉俪,开始他们的残阳之恋,却是一段佳话。二人的《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一对儿老不死的活宝,写起来情书,还是那样温情脉脉。袁鹰曾以打油诗 “白发映红颜,小妹成二嫂,静静港湾里,归隐书林好。”相贺。
鲁迅的《集外集拾遗》,确乎是不可多得的老版本。与我先此淘到的《鲁迅杂文书信选续编》(1972年4月内部发行)堪可并列。《安娜?卡列尼娜》的译者是周扬,让我有些失望。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对周扬,我没看过他的任何文章,却先入为主地认为平平。好在下册在周扬后面还有个谢素台。这个人我更不认识,却敢另眼相待,参照当下惯例,第二位的才是真实的劳动付出者。这种感觉,有些奇怪。认定《歌德访谈录》的译者朱光潜一定译的好。
《安娜?卡列尼娜》扉页上写着“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购于河大新华书店”,印着红色四方形的“吴艳利印”;《巴黎圣母院》扉页盖着紫色圆形的“安阳市东风供销社红旗门市部”; 《英国短篇小说选》封面盖着菱形“安阳(钢?)××厂图书室图书专用章”; 《歌德访谈录》扉页盖着红色菱形的“朝夕书屋专用章”。
这些书,包括我书柜里新的旧的书,现在是我的,若干年后,不知会有怎样命运。
今天淘到的八本书花了25元,平均3块,我以为不贵。
-全文完-
▷ 进入老白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