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我国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以及网络都在传播着一个重要的新闻:温家宝总理在天津视察工作期间,向偶遇来此地治疗白血病患儿的李贵树一家伸出了援助之手。目前李贵树的儿子小瑞在总理的关心下,已经被安置到了北京儿童医院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看罢这些新闻,我们可以说,温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他能在百忙之中对一个农民家庭伸出了援助之手;我们也可以说,李贵树一家是幸运的,他们能在放弃治疗的绝望中,偶遇总理的关怀和帮助。但是,在感叹的理性中,我们又不禁要问:在中国,老百姓看病,何时才能毋需总理关怀?在中国,需要总理关怀才能被关注的,又岂止李树贵一家?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被甩到了社会的边缘而成为社会弱势群体,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弱者由于社会资源的缺乏,而导致在社会生活中的弱势,使他们在每一问题面前都显得举步维艰。如那些辛苦了一年却讨不到薪水的农民工,如那些花高价读了大学却找不到工作的学生,如那些为国家奉献了一辈子却养不活自己的退休工人,如那些上了年纪却无以养老的农村空巢老人,还有那些因灾难而陷入困境的家庭......他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群体;他们不可能都有李树旺一家的幸运,能因为偶遇总理而被关注,但他们又的确需要被关注。
从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就开始提出科学发展,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建设全面小康、和谐社会。而达成这些目标,都不能忽略对社会弱者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就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迅速增加,“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农村出现大量“留守老人”,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很多老人生活无保障。在就业问题上,仅2009年要就业的毕业生就达到610万,而加上因金融危机而遣返回家的农民工,这个需要就业的人数的数字,与相对狭小的就业空间来比,势必形成强大的就业压力。不能就业的现实又势必进一步加大贫困,凸现更多的社会问题。还有那因疾病而需要救助的家庭,仅白血病一种,就不是一个小数目。据了解,全国13亿人口,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5万,18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一半,其中七成左右是贫困人群。很显然,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是能够依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家庭,或者某一个机构就行的,而是需要国家的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大中国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党的十七大也再次重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孟昭喜的介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1989年的5710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01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从1993年的291万人、7924万人、1103万人和557万人增加到2007年的22311万人、11645万人、12173万人和7775万人,5项保险合计参保人数已达7.4亿人次,加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社保经办机构实际管理对象已超过8亿人次。此外,1000多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到全国86%的县,覆盖7.3亿名农民。尽管这些社保的金额还不高,但不管怎么说,以上的数字和中央一贯的相关政策及高度关注民计民生的态度,无疑还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期盼和信心。
但是,良好中央政策和一堆数字,仍然无法掩盖大量在贫困中挣扎的社会弱者。在当今贫富分化日益扩大,财富日益集中的中国,社会的和谐,人民生活的保障,仍然有很艰难的路要走。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加深的一年,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所积累起来的社会矛盾问题,弄得不好,势必还将进一步加深。而那些对中国和平崛起早就虎视眈眈众多的敌对势力,也势必会趁机深入弱势者中,挑拨离间,鼓动闹事。而对广大老百姓而言,老有所安,壮有所用,少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所,仍然是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加快落实惠民政策,从制度和体制上完善社会管理,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在相应的制度规定下来解决讨薪、治病、就业、养老等社会问题,而不是企盼偶遇总理。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