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诗说之一“诗的节奏旋律”浮海散人

发表于-2009年02月18日 中午1:46评论-1条

一段流着血延伸的历史 

凝固在这里 

它不再流血,血已经流尽 

淡黄色的龙江 

在无声哭泣 

——白帆〈谒翼王石〉 

“一段流着血延伸的历史凝固在这里”,如果在散文中,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必分拆开,更不必分行另写,但在诗歌中把它拆开,并分行另写,那就从视觉上向读者提示,在“一段流着血延伸的历史”与“凝固在这里”之间需要一个感情上的停顿。 

与其它的文学体裁相比,诗歌的音乐性是很突出的。世界上最早的诗歌,都是能吟能唱的。西方的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行吟诗人所作;我国的〈诗经〉,每篇都能合乐歌唱。所以墨子就样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中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十分注重它的音乐性。如诗人徐志摩说过,诗与音乐有着“同等性质”;诗人郭小川也说:“音乐性是诗的形式的主要特征,在语言艺术中,诗的音乐性是最强的。” 

构成诗歌语言的音乐性的主要因素是顿、韵、声。对于这三者,我国著名学者朱光潜早在40年代便有了精细的分析。在深刻地比较了汉语的节奏与旋律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三者当中,顿又是最为重要的。他在〈诗论〉中说:“中国诗的节奏第一在顿的抑扬上看出。”而其它因素“还在其次”。 

顿起源于声音的一种必须的体止,让说话者换气,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于广义的散文来说,顿意味着一种理解,一种对句子的既是逻辑的又是语法的连带性的理解。而对于诗歌来说,顿并非纯粹是属于逻辑或语法的,而更多的是属于感情的,所以,西方的诗论者把诗歌语言中的顿称之为“节奏和旋律的顿”。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这种“节奏和旋律的顿”的设计是模式化的。粗略地说,四言诗每句含两顿,五言诗每句表面似含两顿半实在有三顿,七言诗每句表面似仅含三顿半而实在有四顿——因为读后一字时要特别拖长,使之凑成一顿。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种模式化的顿的设计,在新诗创作中也常见。那些“三字尾”为特征的民歌体诗,其顿的处理与古典诗歌无异。例如: 

林间的——鸟儿——双双——飞 

河里的——鱼儿——对对——嬉 

——罗沙〈望夫山之歌〉 

另外,新诗中有一种可名为“新诗律诗”的,其顿的设计也是模式化的。例如: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这一类诗,在我国的二三十年代,曾风行一时,那是由闻一多等诗人的提昌。五十年代以后,这类诗少见了些,但这一类诗的顿是最为基础性的,是直得学习的,我们多学多读这些诗,会得益不少。 

但是,在“五四”以来的新诗史上,大部分诗作的顿的设计,都并非是模式化了的,而是根据特定的感情而设计的。就具体方法而论,它们大抵采用的是断句的办法。例如: 

一群酒徒,离了 

沉睡的村,向 

沉睡的原野 

哗然地走...... 

——艾青〈透明的夜〉 

这里本来只是一个句子,但经过作者的断句,使之具有了6个顿。这使这句话的节奏变得缓慢,旋律变得低沉,很切合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而且,经过这样的断句,“沉睡”二字突出来了,而原野后来一个更长的停顿,“哗然”二字的位置便显突出,使读者能沿着诗句的节奏与旋律,去准确地捕捉那静中之动,无声中的喧响的底蕴。可见,采用不采用断句的办法,其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 

采用断句的办法,有许多形式,上面所举的例子是一种,其它还有阶梯式、凹凸式、空格式等。它们共同的地方是都以文字前后的空白暗示停顿的时间,以造成一种自然流动的节奏和旋律,构成一种情调与气围感染读者。 

阶梯式是法国未来派诗人阿波里耐首创。之所以为中国诗人所熟悉,大抵是受了经常运用这一形式的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影响。五十年代后,我国诗人贺敬之和郭小川比较成功地采用了这一形式,直到如今,诗坛上仍有这一形式的佳作出现。例如: 

风的触须...... 

臆测今夕心境的晴雨 

夜不知从地平何端潜来 

舔着白长凳以及你我的脚趾 

一一陈千武〈晚春之夜〉 

凹凸式是阶梯式的一个变种,大概是在阶梯式排列的基础上,参照了英诗中的高低行的形式变革而成。例如: 

原该是喝雄黄酒有日子 

用艾草装饰门楣的日子 

让香囊芬芳衣襟的日子 

而那些传统似乎都远去了 

只剩下某种绿叶裹成的应景地粮...... 

一一胡品清〈端午〉 

空格式可以说是阶梯式的一种节约形式,因为它的断句方式,与阶梯式或凹凸式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它不采用分行另起的办法,而采用空格的办法。其效果是可以节省篇幅。例如: 

我什么都不画 我只写字: 

钓鱼岛 钓鱼岛 钓鱼岛...... 

钓鱼岛 钓鱼岛 钓鱼岛...... 

大大小小的字 写满了封面 

一一李魁贤〈封面设计〉 

无论以哪一种形式断句,很明显,都是为了造成那种诗性的、即那种节奏和旋律的顿。固之,一个句子应在哪里断,这固然有一些逻辑上的、感觉上的原因。要掌握断句的办法,学点逻辑、语法知识固然必要,而更重要的,多读一些优秀诗歌作品,甚至要背诵若干首好诗。要明白诗歌语言中的顿为何物,要自己切身去读、去诵,在读与诵中领悟,这才是最有效的办法。使诗歌在节奏和旋律中得到更好的发挥的是诗歌的艺术押韵,这也是诗的最基本功夫,下面就说说“诗的艺术押韵”。 

待读。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浮海散人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深加工结转点评:

文章很细致的对诗的节奏旋律做了精辟的分析!文笔流畅,推荐了!

驭志无疆点评:

诗歌的韵味曾经受到形式的桎梏,但是好的诗歌重在内容和思想。
有了饱满得要溢出的感情,那节奏感就来了,来得是那样的优美和富有节奏感!

文章评论共[1]个
烈酒红袖-评论

期待你的首发作品,问好!at:2009年02月18日 下午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