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至二月中旬,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八天时间主持召开了五次座谈会,就《政府工作报告》反复征求各界的意见。同时,2月10日至13日,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超过60万网民通过新华网的“总理,请听我说”、“我参与我期盼——2009年全国‘两会’大型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网民有五盼:反腐倡廉、促进就业、医疗改革、住房保障、教育公平。其中反腐倡廉高居榜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百姓对官员腐败深恶痛绝。按说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扩大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最大范围地使政府关心民生问题应排列首位。但事实上,人们对官员腐败的深恶痛绝,远远超过了对民生的关注。新华社有一条短新闻:《杨湘洪被罢免人大代表》。杨湘洪何许人?此人是温州市委常委、鹿城区委书记。此人于去年率鹿城区经贸代表团,赴法国、瑞士、奥地利进行考察活动,途中称其腰椎旧病复发,不能乘机长途旅行,从此在异国他乡人间蒸发。此人受到开除党籍、行政处分、罢免人大代表资格等一系列处理,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也给平民百姓带来太多的深思了。此人的巨额资金是从哪里来的?总不会在异国他乡讨饭为生吧?实际上这类官员,早已贪婪成性,并早有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逃之夭夭。在这类人身上哪里还有一点人民公仆的气味?!出国考察滞留不归,在民间中造成恶劣影响倒是次要的,能否在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腐败,才是老百姓真正愿意看到的。
二、百姓对行业腐败视为毒瘤。行业腐败现象是一个比较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一些涉及房地产行业的部门,利用职务之便,协助开发商大搞“圈地”运动,通过土地招投标、转让、划拨,与开发商勾结一气,肆无忌惮地大搞钱权交易,甚至不惜手段地侵害拆迁户的利益。甚至于一些官员也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如果说到人性扭曲,这些人早已人性扭曲了。最“牛”局长的天价香烟,一查就水落石出了。原来此人贪污200万元。若是此人不显“富”,天天抽廉价香烟,没经媒体曝光,老百姓又如何知道此人的钱可能来路不正呢?偏偏也有这样一些贪官,平时不显富,一旦事情败露后,其贪污的资金,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一位国家级贫困县的公路局局长,在没有查处之前,常常给人以清政廉明的形象,经常获得“反腐倡廉”个人先进。后经查实,此人贪污现金就高达1000万元,占国家投入该县公路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这种行业腐败,往往一人“出事”,便端出一窝来,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前,国家为了拉动内需,投入4万亿资金,如何保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也将是一个比较令人敏感的问题。一位网民如是说:“这些资金中大部分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要让这些项目在招、投标和建设过程中出现‘蛀虫’。”从这点上,可见网民是有眼光的,从行业腐败想到了国家拉动内需投放资金的安全性。腐败现象不可能根治,但是可以防范。要通过预防、预警、监督、审计、查处等机制,防止腐败的产生,消除毒瘤。
三、是百姓对行政腐败嗤之以鼻。社会经济发达,也是产生腐败的一个因素。马克思说:社会每进步一分,社会不平等就多一分。但这种不平等,并不等于老百姓视而不见。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老百姓在心理层面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再看看那些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完全是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出的姿态。有的地方甚至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逆市为所辖地区部门涨工资。难怪国家税务局局长大声疾呼:“再这样下去,国家财政难以为继!”。针对这样的现象,绝大部分老百姓心理是不痛快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为什么在金融危机下,公务用车、公款招待的现象一点不见收敛?除了反映社会的不平等,同时也反映了减薪减员只针对普通工薪阶层的现实。哪来的同甘共苦?说到减薪减员,这里面不仅有机制问题,也有体制问题。比如:一名个体户雇用了几名农民工。在自己日子尚不能自保的情况下,减员就成了必然的事了。而国家唯一做的事,就是做好惠及民生的保障工作,尽力拓宽就业渠道。国家不可以对个体户进行干预,只能在政策上给与一些限制。一方面是农民工工作难找,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另一方面却又让普通老百姓看到大吃大喝的现象,他们心理上、语言上,能不产生反感情绪吗?缩小社会差别,应该是顺民意、得民心的。
综上所述,老百姓之所以期盼国家加大惩治腐败的力度,除了老百姓有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影响。腐败现象少了,老百姓的关注度也就自然降低了。因为腐败现象与普通老百姓的民生似乎有其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
-全文完-
▷ 进入司马剑雪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