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儿比幸福
女儿今年十六岁,由于我和她的人生阅历不同,因而对幸福的认识就有所不同,生活中我们常会因一些琐事起“战争”,进而发展到怒目相视的地步。主要原因是她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盈的环境里,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炼,所以生活中处处讲享受,赶时髦,不愿过艰苦的生活,不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果实,总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对此,我是十二分的不满意,所以我们之间的“战争”也就接连不断。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为了当好父亲这个角色,我是绞尽脑汁,总想试图改变她,担心这样下去她会像“温水里的青蛙”,终日在贪图享受的“温水”里失去“跳跃”的求生本能,浑浑噩噩地虚掷光阴。为了说服她,我把我和她同龄时的一些情况作对比,以企对她有所启发和帮助,让她感受到今天的她是多么的幸福。
我十六岁时没有穿过一件新衣裳,即使过年这样的隆重节日,也只是脱去打了许多补丁的外衣,穿着黑色土布棉衣过年,从来没有穿过内衣裤,冬天穿棉衣也是“直捅裤”,腿脚袖口到处漏风。在十六岁那年我学会了犁地耙耱和用镰刀收麦子扬场之类的农活。春天为了渡饥荒和同村的伙伴们一起下沟采槐花食用。暑期里拉板车卖菜和挖药材赚学费。十六岁之前没有打过电话,只是在电影上见过,就是后来到了部队上军校,第一次值班接电话,闹出扣了电话找人接听的笑话。其实,在那物质极度困乏的年代,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的境况大抵都是如此。
女儿十六岁时用过手机,没干过一天农活,分不出韭菜和麦苗,是在大人的呵护下长大的,每年都有几件新衣穿,更不会为吃穿用和学费的事发愁,大热天也不用拉板车走村串乡,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她仍觉不幸福。总想和班里的其他同学攀比,让我很是纳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幸福的生活对孩子们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消磨年轻人的斗志,也能为那些有为青年进步提供物质基础。那段艰苦的岁月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我日后的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使我终生获益。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个人都可能在优越和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就看你能否理智地对待和利用它,如果用得正确会成为一个人成长进步的阶梯,反之会成为人生的桎梏。幸福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丽,但要长久还要靠自己努力。郭双年
-全文完-
▷ 进入郭双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