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吴冠中把画捐给外国美术馆是爱国的表现无事梧桐

发表于-2009年02月09日 下午5:56评论-0条

九十年代初我曾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在那里有幸观摩了大师的一些素描和油画原作,真是受益匪浅。馆内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说,因为资金原因纪念馆的库房有些漏雨,徐先生的一些作品已经因为潮湿发霉了。当时我很惊讶,怎么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画家作品也会保存不好呢?

吴冠中先生是我国当代的艺术大师,是中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吴先生今年八十九岁了,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精品了。不久前我看到关于吴冠中先生把自己的一些绘画捐给国外美术馆的消息,一些人指责他没有爱国热情。他们的理由是吴先生可以把画捐给国内的美术馆,或者卖掉,把钱捐给国家。我认为这些人的指责是不对的,他们的观点有失偏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些人只注重经济利益并存在着狭隘的艺术观念,也就是说他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太狭隘。我认为吴冠中先生的做法是爱国的表现,是值得称誉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我国国内对艺术的认识程度并不是很高。有人说吴先生可以把画拍卖,所得款项捐给国家。这种说法从表面上看似乎无可挑剔,但是艺术拍卖市场的价格和艺术价值并不是划等号的。吴先生是我国抽象绘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艺术成就是艺术界公认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人都了解抽象艺术,国人(特别是圈外人士)对抽象艺术绝大多数是持否定观点的。收藏艺术品的人一种是商人,另一种是爱好者。吴先生作品是大师级的,不能以低档次的作品收藏,否则很难保存下来。商人购买艺术品是为了升值,获取高额利润;爱好者虽然想收藏艺术精品,但不一定手里有资金。商人有钱但未必肯高价收藏真正的艺术品,因为艺术品不一定在短时间内给他们带来可观的利润。我们都知道物品的价值不完全等于价格,价格受市场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所以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在市场上不一定拍卖出与之价值相当的价格,那些认为吴先生卖掉画,把卖画的钱捐给国家的说法也不是十分科学的。

很多艺术家在一生中创作出无数的艺术作品,但有幸保存下来的寥寥无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因为一件艺术品的保管需要收藏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件家传藏品需要几代人共同来完成,一件国藏艺术品需要国家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此我们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件艺术国宝不是夸大其实的。绘画作品不同于雕塑和其他手工艺品,绘画作品的材料一般是丝织品或纸张。为此绘画的收藏成本要更高些,收藏者还要为绘画作品专门防潮、防虫蛀和除尘等等,所以一般的私人收藏者保存大师级的作品困难会更大些。现阶段,我国对公立美术馆的投资并不是很高,就像文章开头写到的徐悲鸿美术馆一样,为此我认为吴冠中先生把自己精心创作的绘画捐给国外有经济实力的的美术馆收藏,是明智的选择,这有利于艺术品更妥善的保存下来。

当今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从艺术本身上来说已经是属于整个人类的,而不是局限于某一局部空间。那种狭隘的从地域上对艺术加以限制是不明智的,也是不符合世界文化艺术大同的潮流。真正的文化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从地域或国界上加以限制都是不明智的选择。就好比法国罗浮宫的艺术珍品一样,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已经完全超出了一切人为的限制。所以像吴先生那样的艺术珍品不应该再受地域或政治的限制了。而且吴先生的艺术作品在国外美术馆收藏,也更有利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被世界所了解,这有利于中华文化得以更迅速、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更容易让世界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当代艺术。那种封闭式的文化观念无疑是作茧自缚!所以,我认为吴冠中先生把自己的画捐给国外美术馆是爱国的表现,是把中国当代艺术向世界传播的做法,是向全世界弘扬中国当代艺术的爱国主义行为。

吴玉阳 2009-2-9与天津蓟县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无事梧桐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驭志无疆点评:

如果罗列吴冠中画作价格的变化或拍卖成交率无疑会令读者厌烦。
概言之,他是中国在世画家中画价最高的。毋庸讳言,大多数人是因为他画价的惊人而引起对他画作的兴趣。
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他最不关心的。画价价值连城,他本人却生活简朴,不尚虚华。
在吴冠中先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市场价格高了,不一定就是好事。同样,价格低了,也没必要沮丧。艺术品的优劣,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后人往往更清楚,更准确。
庄子曾谓“凡外重者内拙”。吴冠中则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
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
没有国界的艺术家同样要首先选择他能得到尊重的艺术界!
你的文章不是完美的,但是有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