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的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很多行为的发生都与她有关联。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婴儿时期母亲的爱,是决定孩子长大成人后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在5周岁之前与父母分开住的孩子,往往会在成年后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际障碍,缺少爱人的能力。不管这一研究结果是否有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爱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情感,始终是弘扬人性善的重要因素。
关于爱,每个人的理解和需要都不同,所以,在爱的理解上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爱是一种情感,因而属于感性的方面。事实上,爱作为一种情感,也有理性的爱。《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就曾在书中写道:他对那些溺爱孩子父母很不以为然,而认为那些鞭笞训诫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爱得更深,更长远。或许,对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理性的爱,是一种更深沉、更长远的爱。这种爱往往与责任、义务连在一起,成为人的生活信念和准则,而支撑人的持久行为。
爱有不同的层次。对于一个人来说,爱的发生一般是由近及远,由亲及疏。所以,爱首先发生在亲子之间。父母爱孩子,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爱的同时,也逐渐形成爱人的能力。随着孩子的成长和社会化,孩子的爱将从爱父母逐渐扩大到爱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同事朋友乃至素不相识的人、爱家乡爱祖国,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父母爱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那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我不是很赞成用道德来衡量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是一个基于天然的血缘而发生的情感联系。父母爱孩子,最基本的就是在孩子生病时或者遭遇困难时,能够不离不弃,能够与孩子一起面对。最高的境界,就是能理性地以对社会、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给孩子以引导和榜样。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完全不求回报的。虽然很多父母都强调,我爱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好,不设任何附加条件,事实上,没有父母对孩子没有期望的。孩子的孝顺和感恩,父母的心理是高兴的、欣慰的。所以,孩子在面对父母的爱时,应该学会感恩和回报。努力把学习搞好,把工作做好,把家庭维护好,把自己过得健康快乐,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感恩和回报。当然,有空的时候帮父母做做家务,说说贴心的话,也很重要。
男女之间的爱,是回报率要求最高的一种情感。因为没有一对男女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需要的。有人说,爱情婚姻实际上是男人女人追求社会生活成本最低的理性选择,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一个男女平等自愿的爱情婚姻,只有情感的付出与回报也处于大致的平衡中时,它才是稳定的、幸福的。尽管有人也说,在爱情和婚姻中,不要老是去计算得失,因为感情是最经不起计算的,但是,如果爱情婚姻当事人的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比例的时候,问题就会出现了。毕竟爱人不是父母,可以包容或纵容你的无穷索取而不回报。所以,对于自己想要的爱情婚姻,一定要切记在享受爱人的关爱的同时也给予回报。
朋友之间的爱,是一种君子之爱,但如水。因为朋友相对父母子女、丈夫妻子,距离要远一点。俗话说,距离产生美。所以,朋友之间纯属兴趣爱好相投,在一起能满足精神上的快乐。一段时间不见,相约喝茶聊天,谈诗论文,短短的几个小时,兴趣盎然,风花雪夜,散了便是各自归于自己的生活。即便有缺点,也会在不见面的想念中冲淡。所以,这种爱是最轻松的、最惬意的。尽管对朋友要讲忠信义,但却没有对父母妻子来得沉重。所以,聪明的人都会分清楚哪些人只能是朋友,把握朋友和其他关系的界限,特别是异性朋友的界限。因为朋友之爱淡如水,这种宽容、纯洁的关系,是一辈子的财富。
最无私的最博大的爱,我认为是老师对学生的爱。以前总是看到赞美老师的词语,如园丁、蜡烛等,当时只知道老师是一个无私地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职业,很少去想老师对学生是一种什么样的爱。自己走上了教师岗位,在面对自己的学生时,才真正明白“教师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真正含义。春节去看恩师,年逾古稀的先生已经坐在书桌前,开始了他的研究工作。感慨之余,回想求学过程中教过我的老师,加起来不少于20个,而真正做到每年去看望的,却只有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一届一届的学生,如流水般地一去不复返,老师还是在那个位置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而在工作中,他们所付出的爱和心血,全都依附在学生的心里,伴随着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面对老师曾经给予我们的爱,我们看不到老师任何的索要,哪怕是一声问候都不曾要求过。也许,面对着一份最无私最博大的爱,我们无法亲自去问候,但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在心理和行动上,给老师一份尊重,在工作中传递老师给我们的爱,以同样的爱去爱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工作,这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回报。
也许,在天下还有一种更博大的爱,也就是古代圣贤们所推崇的“仁爱”,或者说“大爱”。孔子说,“泛爱众”,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都是对人性善的一种更高的要求。虽然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一定都能时时做到这一点,但是,我们在面对灾难时,绝大多数人都能献出自己的爱心,同那些素不相识的同胞们在一起,共同面对。这难道不是一种大爱吗?我们需要这样的大爱精神。也许面对一个弱者,我们都会有同情心,但同情不是大爱,甚至不是慈善。慈善和大爱,都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表示。所以,对于大爱和慈善,如果自己做不到,请不要怀疑别人也做不到,或者讥笑别人大傻冒,因为大爱和慈善行为永远是人性善的最高体现。
最后想说一点,就是关于爱祖国。看过熊飞骏的《爱国的误区》,也看过一篇《爱国的代价》,感触都很深。我们常常把祖国比喻成妈妈,老师也教育孩子们,每一个人都至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另一个就是自己的祖国。对于自己的祖国妈妈,我们的爱,难道就是揭露她的缺点、批评她、辱骂她吗?难道就是不断责问她为我们做了什么或者没做什么吗?而作为她的儿女,我们到底该怎样爱我们的祖国妈妈,我想,这是每一个爱祖国的人,都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