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为只有我们普通百姓敬畏名人先哲的,未料,近读史书,意外发现历史上很多大人物对百姓同样有颗的敬畏之心。孔子不用说,他主导的儒家历来就有敬天爱人观念,而老子创立的道家也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敬畏。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使是权倾一时、杀人不眨眼的军阀,一样有着敬畏之心。张作霖对孔子就毕生心存敬畏,每到孔子诞辰之日,会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跑到各个学校去,向老师们打躬作揖。韩复渠亦然,对教育、对教师很敬畏。而蒋介石一生更是敬畏三个人:国父孙中山、同乡张静江和结拜大哥陈其美。
何谓敬畏?笔者认为,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敬,源于自然和社会;畏,发自人性和天理。敬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智者、圣人,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所以不凡。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小时候看见天空闪电雷鸣,我很害怕。母亲就把我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不用怕,我们是好人!”因为母亲,我内心这种对雷鸣闪电的敬畏生发出另一种敬畏,那就是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矫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灵。
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一次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确实,拿俸禄的官员如果没有这种敬畏,就容易贪污腐化,就必然变贪官昏官。那么,我们普通百姓呢?其实,不只是当干部的,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对得起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更应该具备这种敬畏的品质。我们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定盘星,为人处世就有了标准,就会注意用法纪和道德约束自己,就会对违规、越轨之事不想干、不敢干,从而创造美好的人生。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认为:“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提醒人们要有所畏惧,严于律己,谨慎从事,切不可忘乎所以,为所欲为。同时,我们有了敬畏之心,心中就有了奋斗的源动力,激励自己发奋努力,从而成就一番事业。司马迁因为敬畏历史,才写出了伟大著作《史记》;李世民敬畏魏征的监督批评,才成为“千古一帝”; 赵匡胤畏惧史官秉笔直书自己过失,才少犯许多错误;袁隆平因为敬畏水稻,在稻田里梦想成真;伽利略因为敬畏真理,才成为“近代科学之父”;黑人阿里因为敬畏每一个对手,成长为一代拳王;温家宝总理敬畏星空,才如此热爱自己的人民。等等,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其实,世间万物,无不值得我们敬畏。敬畏父母,因为父母生养了我们;敬畏老师,因为老师培育了我们;敬畏生命,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敬畏蚂蚁,因为蚂蚁也有生命的尊严;敬畏法律,因为它维护了公平正义与和谐;敬畏鲜花,因为鲜花美丽了世界;因为小草,因为它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力量……
敬畏是永恒的哲学命题。德国哲学家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来越历久弥新,它们一个是我们头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令。”我们不但要学会对伟大事物的仰望,而且还要学会对弱小事物的悲悯和俯首躬身。懂得爱,懂得恩慈,懂得理解,懂得宽容,懂得责任,懂得放下自身的妄念。
遗憾的是,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的敬畏品质正在在弱化、变异,敬畏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在缺失。君不见,有的物质生活改善后,便挥霍浪费,骄奢淫逸,缺少了对劳动果实的敬畏;有的为眼前利益,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没有了对自然及规律的敬畏;有的为一己私利,不惜伤天害理,丧失了对生命、道德和法律的敬畏;有的因为孩子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而逼老师下跪,丢掉了对教师、对知识的敬畏。凡此种种,无益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无益于人类的文明进步。
敬畏之心是人的最优品质,也是心灵的最高境界。当一个人失去了敬畏之心,就会缺失理想信仰和进步的源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难道不也会是如此吗?
(2009年2月8日写于湖南耒阳)
-全文完-
▷ 进入朱文科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