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了!
关中农村把“立春”这个节气叫“打春”。
关于民间的这一说法的来历,我后来才知道它由来已久,是“鞭打春牛”之意。古代立春这一天,皇帝常常要率领百官举行隆重的迎春大典,有的还要亲自扶犁耕一块地,以表示对农耕的重视。汉文帝、汉景帝都发布过诏书称“朕亲耕为天下先”,这种迎春仪式一直延续到清朝。“打春牛”就是在立春日用黄土造牛并鞭打之。皇宫内鞭春完结后,又把春牛放置在幕府前,让府僚打春。从早到晚,府内僚臣及其路人都到府前打春牛,表示鞭策春牛,辛勤耕耘。这种风气也影响到民间,有些地方,县老爷亲自带领老百姓打春牛。另外还有喝春酒,吃春饼的习俗。
打春,按照诗人的想象,恐怕还有叩开春天之门的含义,因为从这一天开始,阳气回升,万物开始复苏,你便能感觉到春的气息,春姑娘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扭着优美的舞姿,姗姗向你走来。
在关中,最先把春姑娘到来的消息告诉你的,是拴在农家门环上的红布条儿。你看那一家家,一户户,大门,二门灶房门,都有呢;红红的,挺鲜艳,挺照人眼的。这些都是一家一户的女主人——年轻的媳妇或中年妇女,专意儿拴上的(男人们才不管这些事呢)。我的妻子琴与我结婚已近二十年,在我的印象里,她每年打春,没有一年不在门上拴红布条的。记得有一年,她告诉我,今日该给门上栓红布条儿了。我问是什么讲究,她微微一笑,说:“打春了!你问的是咋?忙你的去吧!”
我这人,平常把节气过得很糊涂,每年都是从这拴在门环上的红布条这儿知道,一个冬天结束了,另一个春天开始了。
“打春”给门上拴红布条,此关中民俗究竟始于何时,这恐怕像陕北婆姨过年贴窗花始于何年一样不可考。那么,对于关中妇女来说,心目中却把它看得那麽重要,他究竟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我以为——
它象征春之到来,更象征日子的红火。“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哪位诗人的描绘春天的绝妙佳句?试问,天下哪一位农夫不盼望自己的生活出人头地,像诗人笔下描绘的春景一样热烈?哪一位农妇不希望自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它还象征生命之旺盛力,象征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从老祖先那儿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古训。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没有春天的辛勤耕耘,就没有秋天的硕果累累。这个道理每一个农夫都懂,妇女们尤其明白。
所以,一打春,女人们总是走在男人的前头。早早儿地飞起了针线,做几双耐穿的鞋子;早早儿地准备好了种子化肥,只等春耕开始;早早儿地催男人出外做生意,准备好行李,自己也进城打工;早早儿的为孩子凑够了学费,也检查完了孩子的寒假作业,并再三叮嘱:“这学期好好学,争当三好!”
-全文完-
▷ 进入守拙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