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弟博文的困惑
前两天我遇到小表弟,也就是是正月初10了,仍然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悠闲地与朋友打着“跑的快”。往年的这个时候,他在初六就到石家庄的大表姐处了,有表姐照顾,他从来“衣食无忧”,经济危机打击了表姐的布料厂,也打击了表弟的钱口袋。问他有何打算,他无精打采说没打算。我也不好再问,因为我又帮不上什么忙。
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出生于1986年的我的小表弟博文属于新生代或第三代农民工。他并无农业生产经验,既未能完全融入城市,又对乡村生活产生疏离感。既不想像父亲一样十年如一日的呆在农村里,同时又没有能在城市中混下去的本事——技术是没有的,就连吃苦耐劳的勤俭精神也没有从先辈那里遗传来,属于典型的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想干的那种!
表弟初中毕业后,仗着有表姐做后盾,既不愿上高中,也不愿学技术,到表姐那直接做了“少掌柜”。他所感受到的生活压力显然低于他的父辈,也许正因为这样,他对打工条件的要求比父辈更高。他渴望高工资,他更在意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而且比父母辈更加关注自己的所谓的前景。他对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干个两三年就回去——回老家,自己当老板。”尽管他们在外已经干了几年甚至数年,也未实现他常常编织的梦想——他们这一代混得好的在家里盖了小洋楼,开了杂货店,不好的则依然是“独行侠”。我的小表弟就是后者的突出代表。
是想南下打工的,但如今众所周知“打工无前途”—— 外出打工,是吃青春饭,一般情况下,未结婚的年轻人在外打工,一月可以有1300元左右的收入,但这个收入很快就会被花掉。很难在城市里混出个人样,几乎所有外出务工农民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大,结婚生子的家庭拖累,他们越来越难以在城市待下去,最后不得不回到家乡的农村。表弟在石家庄城市混惯了,虽然说才短短的几年,但已经患上了当今流传的“回乡无意思”病。已经在城市里待了较长的时间,已经习惯了城市里的热闹与“潇洒”,与变化不大的农村相比,当然感觉到那之中的落差,于是回家过一段时间,远离了已经熟悉的城市生活,反而觉得农村生活没有意思——没有网吧,没有ktv,没有灯红酒绿,等等。
表弟在家的黑白颠倒的生活方式——晚上三四点钟才睡,中午起床,整个“跑的快”、“斗地主”、搓麻将的顽主,使得“古板”的舅舅大为恼火,父子关系空前紧张起来,更难让舅舅忍受的是,表弟在外已经形成了“高消费”的习惯,因金融危机失业回到农村后,收入来源没有了,消费习惯却难以改变,长辈往往不能理解有过打工经历的晚辈花钱无度,特别是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商品与服务的“超前消费”做法。于是家里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舅舅叫我去“教训”表弟,表弟一句话“你们不懂我们的烦”就把我说的哑口无言。白天不懂夜的黑,同理可证,我们这一代不懂他们那一代的“烦”。
二、千万“劳务湘军”的湖南
在湖南,磅礴着一股历史的风云之气 。走出了一大批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毛泽东(中共中央主[xi])、刘少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xi])、华国锋(湖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主[xi])、胡耀邦(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王 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xi]),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湖南人拯救了中国!可如今——所谓人杰地灵的湖南,实际上这个革命老区圣地现在盛产了千万“劳务湘军”。可谓是再一次证明了“无湘不成军”!地处中部的湖南是个农业大省,全省6700多万人口,有4200万以上是农民。湖南又是个经济欠发达省份,至2008年,虽然可望首次迈入“gdp万亿俱乐部”,但占全省人口63%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512元,湖南省官方统计显示,目前当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约占四成,而工资性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外出打工。据湖南省省长周强上月在2009年湖南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省2008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8万人,其中跨省就业占80%;共实现劳务收入950亿元——相当于财政总收入1308.6亿元的七成多。这是荣耀,还是潜伏的危机?恐怕后者更是我们担心的!
现在的问题是:谁来拯救今天的湖南和湖南的农民兄弟?网易上海嘉定网友 [changyun8]在2009-02-04 08:36:25 发表评论说:“老百姓,不要慌,我们还有党中央!!!”可是党中央要拯救的地方多着呢,重庆、江西等等,湖南只是一典型呀!今天都已经正月12了——我们的农民兄弟该走向哪里呀——党呀,亲爱的妈妈?
三、问题早已存在
其实“打工无前途,回乡无意思”的困局,是有了农民工以来就一直存在的问题,只是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而已。据统计中国目前不包括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人数就在1.2亿到1.5亿之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农民工已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出打工的收入在农民总的纯收入中占到接近40%。可见,农民工无论是整个中国经济各产业的人数上还是在农民的收入上,都是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农民工的问题不仅是农民工本身的问题,是整个中国农民和农村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据《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的统计,2004年,全国农民工中16~30岁的占61%,31~40岁的占23%,41岁以上的占16%;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可见,农民工的困局也就是中国农村青年的困局,是中国农民和农村的困局,是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困局。要破解这个困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
去年的11月5日,中央政府终于出手总额度为4万亿的两年经济振兴计划,来应对中国经济蕴涵的下滑风险。此次经济刺激方案中,“民生”是投资的主题词,可保障性住房是其中最大的一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未来三年将会有9000亿元投资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棚户区改造工程。
可是要解决“民生”问题,不是要将“9000亿元投资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棚户区改造工程”,不是这种授民以“鱼”,而是要授民以“渔”。如今大量的农民工感到没有前途,没有出路,是因为他们都是属于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农民工,所以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否则再投入几个9000亿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中国农民工问题研究总报告》中提到,2004年的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66%,接受过各种技能培训的占近24%,到如今情况并没有大的改变。我们一味埋怨农民的素质低下,一味投资“喂”农民,而没有实实在在的为农民找到真正致富的路子,那么“兴,百姓苦,忘,百姓苦”的历史悲剧不可避免要继续上演。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8亿多的中国农民,就像8亿多颗种子,既然正月初九就已经立春了,我们也就要怀着对春天的希望,发出最最顽强的生命萌芽。100多年前,旷代逸材杨度作文《湖南少年歌》于《新民丛报》:“若道汉唐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杨公作此文时,正值中华国运日颓,民族精神日衰,而湘省借湘军成功之荣耀,士民之气日盛,故杨公为了激励湘人斗志,以救我中华。世事沧桑,其后中华大地历尽沧桑,而湘省扮演了更加重要之角色,可值此中国正待复兴之时,作为千万“劳务湘军”问题子弟,将怎样走出自己的困境?我不得不叩问苍天: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农民兄弟?
-全文完-
▷ 进入浏阳老虎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