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所中学的校门前伫立,久久打量着它。老实说,我从未见过建筑如此有特色,内容如此丰富的校门。
准确地说,它像是一堵风火墙,灰色的砖结构,中间最高,依次对称向两边降低,到达一定的高度。四个大字:安仁中学。左边从右到左,依次是“报效祖国”,然后是韩愈的《师说》文段,接着有“和为贵”等《论语》选句,周恩来和孙中山的名句。而右边与左边完全对称,是“立志求学”,《师说》文段,《论语》选句等。字体有大篆,小篆,楷书,行书,幸好我都还认得。一看这校门,就可以猜度里面准是个很有文化氛围的地方。
所幸我有一位曾经的同事在这里教外语。于是她带领我参观了这所校园。进门就是操场,中间搭着好些帐篷,不用说这是当初为躲地震留下的。操场没有塑胶跑道,显得有些简陋。但她却骄傲地告诉我,这操场有60多年的历史了,当初就建成400米的跑道,不可谓不先进。
校园的绿化真好,植被的覆盖率简直高得惊人。我看惯了某些学校的宣传片,都把自己拍成个花园样子,可是只有这里,真的到处都是花园,到处可见草木,真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看那一间间教室,青砖小瓦,古色古香,再配上诸多的对联题字,很有书卷意味,一看就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同事说这教室已经变很多了,最早不是这样的方形的简单的窗,而是有雕花的木窗,非常好看。校园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边都是教室,教室是院落结构,每两间教室组成一个院子,有青色的院墙,圆形的院门,古朴雅致。学校最有价值的是礼堂和钟楼。偌大的礼堂是仿造当时华西大学礼堂而建的,中间竟无一根柱子,现在成了学生的食堂;而钟楼则历经几十年风雨而不改其庄严的形象。当年就是用从这里传出的钟声告诉同学们上课下课的。不过上面的“安仁中学”明显是后来写上去的,因为它上面原本是“文彩中学”四个字。往前走,是两排当年种植的梧桐树,很是苍劲。其实这里才是原校门的所在地,而且是两道门。可惜原来的门的一道简陋之极,一道已经荡然无存了。更为可惜的是,校内本有许多碗口粗的大树的,还有池塘,有荷花,如今也没有了。
大地震时,安仁中学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可是这些老房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足见以前建这个学校的人是多么认真负责。所以姑且让我们退回到上世纪40年代看看吧。
1942年的安仁。一个叫刘文彩的当地的绅士,想办一所学校,他掏出了几乎是自己的所有的积蓄,开始说干就干。他要求校舍高标准高要求,按照一个大学的规模去办。三年来,他时常在工地奔忙,终于建成了一所有相当规模的私立学校。办好后,他又高薪从成都乃至全国聘请名师。学校还有两辆校车,专门接送从大邑新津邛崃等地来的学生。而且他招收的第一期300多学生,竟然全部免费入学。以后的学生每期的学费也不过是6斗米,比公立学校还低。但他给教师的工资却非常高,养活一家人绝对不成问题。可见,他的办学决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和教育部,都曾经颁发奖状嘉奖刘文彩的善行。
这就是安仁中学的前身。现在的安仁中学是一所有4000名学生的高完中,办得相当不错,不知是不是该感谢一下学校的这位创始人,虽然他早已经是被历史弄得声名狼藉,臭名昭著。
同事还热情邀请我参观后来新建的校区,说还很大很宽。我婉言拒绝了她的好意。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千篇一律的,如果看了,说不定还会破坏这所中学在我心里的美好的形象。在我看来,它的美,就在于它的历史,它所经历的沧桑。好想不要再有人去破坏这种美感。
-全文完-
▷ 进入琴啸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