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郎昆给09春晚吞了一粒伟哥康慨

发表于-2009年01月28日 下午5:26评论-1条

郎昆给09春晚吞了一粒伟哥

尽管这几年的春晚招来骂声一片,但晚会还是如期演出,观众还是照看不误。可能是二十多年来除夕夜的“春晚”已经成为中国颇具特色的“民俗”,与春节一样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精神“大餐”。不是吗?“春晚”通过好几个电视频道向全球播放。既然是民俗,你爱也好恨也吧,那是非演出不可的,中国人也是非看不可的,不看就象是生活中必须做的一件事而没有去做那样的空落落心头惦记着。看吧,反正不看也闲得慌,而且在这个黄金时段很多频道都转播中央的春晚,就象转播《新闻联播》一样,想不看也难。

象往年几届春晚一样,09年春晚也没有一个叫绝的新节目可以成为经典。很多观众都骂演员江郎才尽,譬如骂赵本山就骂了几年,其实,观众对春晚的失望,没有骂在点子上。

赵本山也有过辉煌的年代,也出过经典节目。春晚也是从辉煌中走过来的,从第一期的春晚起,欢呼声、掌声就连续轰响了十多年,每年都有经典问世。直至二千年前后,人们对春晚才渐生垢病,近年犹甚。

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要看国家领导人的胆识、智慧和才干,光骂那些科学家农学家经济学家有屁用!同样道理,一台春晚搞得好不好,是否受欢迎和获得观众的赞赏,就要看指挥春晚的导演如何操练这台晚会了。

我花了一点时间统计了一下历届春晚导演中有影响的导演名单:

黄一鹤是导演春晚的鼻祖,共导演了上世纪83年、84年、85年、86年、90年共5届春晚,他所导演的每一届春晚都出经典,现场气氛空前热烈,掌声、笑声、欢呼声不断。83年备受争议的一曲《乡愁》(李谷一)反响强烈,哑剧《吃鸡》(王景愚)开创了脱离政治的纯娱乐小品。84年小品《吃面条》(陈佩斯、朱时茂)奠定了陈朱搭挡小品春晚必备之作;马季的相声《宇宙牌香烟》引出一个商品;首次引进的香港歌手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震撼亿万炎黄子孙。85年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一曲成名,深得传统观众的喜爱。86年陈朱的小品《羊肉串》表演逼真,晚会高[chao]迭起。90年赵本山的小品《相亲》,奠定了大牌笑星地位十年不倒。

黄一鹤导演春晚的成功,一是挖空心思出新意,二是挖掘人才不拘一格,如大胆引进港台艺人,三是有胆有识不怕批判,如当时认为有“不健康”之嫌的《乡愁》歌曲大胆拍板演出,四是最为重要:黄导演毫无私念,全身心放在晚会上。

其次是女导演邓在军,上世纪导演了3届春晚:83年、87年、88年。83年是和黄一鹤合作不说,87年歌曲《血染的风采》被认为是晚会最成功、最精采的节目;台湾歌手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唱沸了观众的心,从此全国刮起了好几年的“费翔热”。

赵安从89年开始导演春晚,以后导演92年、95年共3届。赵导演除了热衷“经济”挂帅外,还热衷“政治”挂帅,他曾提出“五个一”工程设想,即一首好歌,一个好相声,一个好小品,一个新人,一个好形式,可惜赵导可悲地倒在了物质绳索的绞杀中,“五个一”工程一个也没有实现,但他的“经济”挂帅理念给此后的春晚导演某种“启发”,如06年春晚广告收入就4个亿,08年春晚零点广告费就高达一千万元,和第一期春晚总投入才20万元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经济是上去了,但春晚质量直线下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开始有人骂声不绝了。

今年春晚导演郎昆,早在上世纪91年、94年以及本世纪05年、06年就执导过春晚。郎昆导演的几场春晚明显是在寻找新的方式,但并不成功,一个特点就是演员阵容空前强`大,但效果平平,观众反应是太闹。

郎昆导演的手法和前几次并无大的改变,仍然玩他那套“人海艺术”,除了相声、小品无法增人,其它歌舞类节目舞台上演员人满为患,再借助声、光、电多媒体技术,犹如给春晚吞了一粒伟哥,看得人眼花缭乱,又闹哄哄的闹猛异常。

现在看春晚是看它那眼花缭乱的电子幕墙千变万化,是看舞台上千军万马闹闹猛猛,这能怪演员吗?能骂演员吗?不撤换央视文艺部的导演,今后的春晚还是这种货色!(2009·1·28·)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康慨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心灵苦渡点评:

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章评论共[1]个
NortheasternWolf-评论

赞同 欣赏了 问候作者 新年快乐啊!~~~~~at:2009年01月29日 下午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