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见我每次写稿都是先用笔在稿纸上不停地修改,然后费力地照着稿子敲击键盘输入电脑。便嘲笑我:“土老帽一个!什么年代了,还捏笔写字。”
儿子在电脑上和别人聊天时,我在旁边都会看见他的会话面板上那些不伦不类的字(词),诸如:“偶(我)滴(的)机子卡屎(死)了”、“泥(你)个衰(帅)锅(哥)”、“斑(版)竹(主)”。等等。我不解地问他为何如此用字(词)?他不屑回我一眼:“这叫网络语言,‘非时尚’、‘非主流’一族的标准化用语。”
经儿子的这般点化,再回味起上网所知晓的那些见识。才知道,原来电脑和网络这玩意还真能颠覆传统!现在好多网络上的写手、作家,大多数都是以键盘代替笔和纸,难怪市场上的纸笔价格挺不上去;更有能者,鼠标轻轻一点,“复制—粘贴—保存—上传”。不消几分钟,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的精美文章便频频发到网络、报刊之中。于是,“点击率、点评率、加精率、刊发率”节节攀升;难怪现在有的人感叹自己的书卖不出去,而那些靠“复制—粘贴—保存—上传”的写手们、作家们当然会沾沾自喜,成功者的表情溢于脸庞。因为他们用最小的代价,最低的能源消耗,换取了最大价值的收获。
而我却屡遭这种尴尬之事: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敲出点文字,不巧正碰上临时断电,那些文字还来不及“保存”便忽地消失。等来电时再想重新敲击键盘输入先前的文字,又得花费很长时间去找回记忆!俗话说“复炉的饼子不脆”,抓住灵感即兴发挥与回忆灵感从头再来,个中的差距是巨大的。
所以,我还是劝儿子,尽量少用那些不靠谱的文字;尽量多用笔和纸。这样,既能够锻炼自己的文字描写和语言修饰能力,又不会因机器的故障而导致人的大脑短路。可我还是说服不了他,也许他还没有到达我这把年纪;也许他对于现代科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胜过于我。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着他这一代人的“非时尚”、“非主流”。我真担心,他以后会渐渐地淡忘了“点、横、竖、撇、捺”的笔画;找不到“新华字典”的部首;找不到“成语词典”里的注解了。
我写稿子离不开笔和纸,这可能是习惯了。尽管赶不上时髦,但自己觉得仍有些好处,机器毕竟是机器,终会有损坏或淘汰的时候,一旦机器遭遇故障或损坏;一旦遭遇断电或网络断线,你那来不及保存或打印的东西将化为乌有。那么,所损失的,绝不单纯是机器。我坚持用笔和纸,尽管很浪费资源,但最起码,我能够闻到墨水和纸张所散发的清香;在闲暇之时,翻开泛黄的稿纸,触摸自己的心血之作。
-全文完-
▷ 进入安宜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