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士当官现象,其实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2004年郑州、甘肃等地就有了关于直接引进博士官员的做法(参见2004年6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8月12日《 中华工商时报》)。其中郑州市引进112名博士官员的力度,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2008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在上海大学召开的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透露,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的博士达半数以上。(参见《东方早报》2008年4月30日)
这么多博士选择当官,究竟是好是坏?众方家是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如以敢言而著称的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认为,“目前很多博士出来就当官,很多当官的也要弄个博士头衔,这种现象不利于整个国家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参见《中国青年报》2008年6月13日) 也有人认为,博士当官是新生事物,有利于干部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鼓励和提倡。等等。本文无意在这一问题上阐述过多,因为博士当官,也必然跟其他新生事物一样,有利有弊。而且,利弊之谈,众多方家都或多或少给予了探讨。因此,本文更想说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博士要选择当官,博士选择当官又到底为哪般?
按照博士培养的目标,当官不应该是其归宿和落脚点。因为博士教育是一个教育体系所进行的最后阶段的教育,博士学位也是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最高学位。一个真正的博士,其获得博士学位实际上代表着独立的思维与学术创新能力,其博士论文奠基的是其学术地位和研究领域。可见,博士理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是有着专门研究领域的学人,这种人理应是心无外物,只存学术的,当然与当官之间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随着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我们已不习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其实在一些有学问的大家心目中,真正研究学术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是应该最受社会遵从的,比如语言学家李方桂博士就认为,研究人员是一等人才,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当所长做官的是三等人才。所以,他拒绝当官儿致力于学术研究。在常人眼里,也是对学术研究者心存敬意的。因为博士在人们心里,就是有学问的人的象征,是学术研究的代表,所以,也难怪“引博从政”一开始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争论。
既然博士是作为专门研究人才来培养的,那么博士就理所当然的应该在其专业领域刻苦钻研,有所建树。这是一般逻辑,我想绝大多数博士都是希望这样的,毕竟,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立德立言也是文化人的最高追求。为什么那么多博士抛弃知识分子所谓的清高而跑去当那个一向为他们所不耻的官了?有朋友说,是因为官本位。其实也不尽然。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官本位只是其中一点。恩格斯曾说过,人的行动离开了利益驱动,他将什么也不能做。分析博士当官热,也不能离开人的利益。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否认的。但人们在解放思想的同时,对利益尤其是个人利益的诉求也变得日益强烈,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社会变革时期本身所具有的秩序混乱、意义丧失,为逐利的人们增添了太多的不正当途径。其中,官员手中的权力更是众多求利者看重的宝贵资源,他们采取各种手段接近权力,力图使这个权力能够公权私用,以谋一己私利。作为受过最高教育并立志于学术研究的博士,从本质上来说,是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因为他们不像商人有钱,可以从事钱权交易;也不像政客,可以进行权权交易。他们仅有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满足他们从事学术研究的条件,因为学术资源也掌握在权力手中。所以,教授博士纷纷倒向权力,孜孜谋求官场的一席之地,折射的却是学术对权力的低头,不能不令人哀叹。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很早就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从政的路红彤彤;从商的路金灿灿;从学的路黑洞洞。君子安贫乐道,是以前古人对做学问的人的一种要求,在当今社会变革处处充满诱惑和躁动不安的情景下,做学问更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艰苦事业。也许,耐不住寂寞和清贫的人,都不应该去读博士,当教授。然而,我们就不能不谈到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有问题,我想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出不同的问题来。对于高等教育,大学本科的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通过扩大硕士招生来缓解;硕士的就业压力又通过博士的扩招来缓解,结果是硕士抢了本科生的饭碗,博士抢了硕士生的岗位。如果说,本科扩招是一种市场行为,或者说,是一种利益驱动,那么,博士生争当公务员现象,也应该是一种理所当然,不必大惊小怪了。
也许我们对博士还有着传统的高期待。其实,博士也是有很大差距的。目前博士的生源无外乎有四种,一种是当官的,一种是从商的,一种是当老师或者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在一种就是应届硕士毕业生。一般来说,真正最需要博士学位的,是当教师的和科研人员。但这类人读博士条件却是最艰苦的。因为在职攻博一般都的交好几万元的培养费,这笔费用以前由所在单位各个人分担,现在有些单位已经把博士进修列为个人发展需要,而由读博者自己买单了。而且,随着博士招生制度的改革,很多导师在招博士时,都要求考生自带项目,最低项目费用3万,不设上限。当官的有资源,从商的有钱,应届的不需要考虑项目问题,而既无资源又无钱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只能凭真才实学被导师青睐。大家想一想,经历这样的历练的博士,对于从商可能会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对当官,那是一个没文化都能做好的差事,他们能不动心吗?
也许我们也应该像对待大学本科生那样,该有个平常的心态了。过去的大学生,那是社会的精英,被社会赋予很高的使命和期望。今天的大学生,已经成为最普通不过的人,不要说人才,就是能不能成为拥有一个饭碗的劳动者,都还得靠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样,过去的博士,也都是被单位当作人才引进的,给与博士的待遇也是很高的。现在的博士,很多用人单位都只不过就是以普通毕业生被单位加以接受的。博士与本科生相比,所不同的就是学历高一些,年龄大一些,在某一问题上研究的专业一些,如此而已。在中国,既然教育体制决定了博士的批量生产,既然生产出来的博士没有足够的资源以继续学术研究,那么,就让我们在面对博士当官热的现象时,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的同时,也期望那些当官的博士,能以学术研究的精神去当好自己的官,用知识分子的才学和良知为百姓造福。
-全文完-
▷ 进入吹糠见米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