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情思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中的小年。每逢这天,童年的往事便涌上心头,有喜悦,也有悲愁。
母亲去世早,在我心中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记忆最深的就是奶奶。
腊月二十三,也是祭灶神的日子。刚吃过早饭,奶奶就独自忙活起来,煎鱼、炒菜、蒸馍。一直忙到中午,她把自己亲自做的贡品,一盘盘摆放在灶王爷爷的供桌前,然后点燃三炷香,双手捧着,高高的举过头顶,嘴里不住的叨念着什吗。最后把香插进香炉中,把旧的灶王爷撕下来,换上新的灶王爷。奶奶还在灶王爷两边,各贴上一张花瓶,一副对联:二十三日升天去;初一元旦带福来。
最后奶奶把旧的灶王爷和黄表纸一块点燃了,用一块小木棍,不停的挑着,只见纸灰一边燃烧,一边打着旋的往上升。这时,奶奶便大声叫起来:“灶王爷爷笑了,快过来,跪下,给灶王爷磕头!”
爸爸便带领我们兄妹几个,顺从的跪下,不住的磕头。我便悄悄地歪着头,看着供桌上的祭品,心里不住的嘀咕,那些好吃,仪式快点完成,我好美美的吃上一顿。
奶奶看到后,便一手按住我的头,一边说:“敬神心要诚,不要三心二意,否则,你可捞不着好吃的!”
我听了以后,便乖乖的趴在地上不住的磕头。
那时,我们家境贫困,祭品没有什么山珍海味、鸡鸭鱼肉,那所谓的鱼,还是奶奶用白菜帮,剪成鱼的样子,沾上面粉,用油煎成的;那馍是用白玉米面和着面粉做成的两面馍。但是,吃起来是那么香。
一边吃,奶奶一边教我们歌谣:“灶王爷爷本姓张,三碗干饭两碗汤……”
灶王爷爷的像有两种版本,一种是老山头。一种是丁香版。奶奶看到新帖上的灶王爷,便唱起来:“老山头,年年愁,愁吃愁穿又愁住,一年更比一年愁。”“丁香版,年年攒,攒来攒去买了把伞,大风刮了伞头去,年年攥着把空伞杆。”
每逢这时,我便歪着头,不解的问奶奶:“奶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还愁什么?”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叹口气说:“孩子,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过年以后又会怎样呢!不过,我们的日子会好起来的,你们一定会吃到净面馍,也会吃到真正的鸡鸭鱼肉的。”
当时,我虽然不懂奶奶的话,但那时生活的清苦我是领教过了:花种、地瓜干和着野菜是好的,玉米杆、树皮是家常便饭。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两面馍。
奶奶的愿望没能实现,没有吃到净面馍,就离我们而去;从此,祭灶的责任便落在了父亲的肩上。一年又一年,灶王爷的像没有变,只是对联的内容却不同了,也不再是“二十三日升天去,初一元旦带福来”,而是每年都有新的内容:上天去汇报工作,下地来安排任务。回天庭多言好事,到人间为民造福……
父亲也在三十多年前去世了,灶王爷并没有给他们带福来。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我们的生活才一天天的富裕起来,家庭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吃的,到穿的;从住的,到家庭陈设,老一辈连想都没有想到的,今天全有了。大家发自内心的一句话就是:托共[chan*]党的福啊!
如果奶奶和父母能活到今天,看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一定会认为是生活在天堂里,过着神仙过的日子。
我永远怀念奶奶和父母。
-全文完-
▷ 进入绍庆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