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烟雨人 ▷

浪迹沙漠睡入泥土

发表于-2009年01月17日 下午3:12评论-1条

坐在火车上,行进在河西走廊,在这黑夜的行进中,我放开了思绪无尽的遐想,遐想着沙漠中的每一颗沙粒,遐想着大漠形成中经受的洗礼,遐想着河西走廊撒下的串串驼铃声和商贾寂寞的哼吟。

遐想中黎明慢慢走来。我激动得按住我的心跳,直勾勾的看着灰蒙蒙的远方,那是晨曦中的一条黑灰笔直的线条。线条的色彩随火车的行进慢慢的变浅变浅,渐渐的那边天际由褐色变成红色。太阳出升很慢,好久的等待才看到血色的圆缺,半圆、圆冠,最后见到一个小小的圆,竟是那么小,像只小灯笼。虽然小,虽然没有光辉,但确实给我明确了方向。要不是小灯笼的光明,我还一直以为火车在东行,却原来火车匆匆西驶。看着那一点红色,我有些幼稚的担心,生怕小灯笼突然坠落,坠落在这沙漠的边缘之下。沙漠的边缘在天边,在天地交汇之处。眼前的景物也由模糊明晰起来。眼睛扫过之处让我心里好凉好失望啊!我的眼球一次一次的被弹了回来,我居然捂住了双眼——想哭,好想哭。绿化这茫茫沙漠该有多么不容易啊!已经是雨季了,这里没有一点水源,没有一点湿地,几个小时的行程沙漠都是死一样的沉寂!没有想到,所有我看到的而且是唯一 的植被都枯黄了啊!行进在河西走廊那么久了,还没有听到一声鸟叫,还没有看到一只鸟飞,还没有看到一只走兽,怎么仅有的沙漠生命都干枯呢!我想趴在这荒漠上大哭。

心在揪痛,揪痛的我再次陷入了遐想,遐想当年——

当年的商队把东方的文明传送到西方,这里是陆地唯一的通道,光泽的丝绸,芳香的茶叶,精致的瓷器,这大漠完全见证了文化传播的曲折和艰辛,见证了商人的无畏勇敢和坚韧,见证了我们民族的性格,见证了河西走廊的巨大贡献。想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张目茫茫大漠,眼前还是枯黄的植被。我终于控制不住问询老列车长。他告诉我那是骆驼刺,可以根植三米多深的一种植物,就是十天、二十天不见一点水也不会死。骆驼刺是这里唯一可见的生命。我知道了,其实它们并没有干枯,它们生命的颜色就是顽强。它们坚守在这里,保护在这里,美化在这里的。它们不怕孤独,不怕风暴,不怕干涸,不怕酷热,不怕严寒。它们具备了生命的特质——坚韧,内涵。

骆驼刺给了我生命的震撼,令我的心阳光灿烂。我怀着渴望扑向了敦煌,扑向了鸣沙山,扑向了月牙泉。

从敦煌回来是下午,在明朗的天际下,大漠波纹层层,沙丘座座,走过已风化成铁锈色沙砾的荒漠,又进入白茫茫刺眼的沙漠。看着看着,远处天际有一只白船在微波不惊的海面漂浮, 还有一些其它海洋生物相继出现。这海洋好辽阔好壮观啊!火车一顿,我一下清醒了,当明白这是我在沙海中的幻觉时,却甘愿沉浸。沙漠中蓝天竟然是那么低,低得简直就是连接陆地的汪洋大海;白白的云团竟然那么厚,游弋在大海之上。在这里,在这沙海与蓝天白云的结合中,一种特别的恢弘的画卷就出现了,一种真实的梦境就出现了。谁不愿意贪婪的看呢!

离开河西走廊,才容得我回味敦煌莫高窟雕像的精妙绝伦,千年色彩不退,百年雕像不败。不同朝代的作品都以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承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每一座雕像都是依山而雕,高高在上。其中一座佛像的耳朵足足有三米长!这样宏大的雕像要用多大的工程啊!朋友们,在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出现这样的艺术瑰宝是何等惊人啊!让我们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辉煌结晶自豪吧!

我们的民族历史悠久,我们的山河壮美秀丽。鸣沙山像西北壮汉一样的挺拔厚重,月牙泉依偎在他的怀抱,清澈湛蓝,含情脉脉。千年月牙泉为什么在沙漠包围中却至今没有被滚滚沙流埋没?碧水绿泉仍然嵌在沙漠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璀璨宝石?我想用我的语言去赞美她,却没有能力把我的情感流于笔端,成为我留给河西走廊的遗憾,也成为我留给我的一份遗憾。

-全文完-

...更多精彩的内容,您可以
▷ 进入睡入泥土的文集继续阅读喔!
☆ 编辑点评 ☆
千山百合点评:

浩瀚无垠的沙漠,从古到今,总是留给人太多的想像和思索。

文章评论共[1]个
文清-评论

期待朋友的首发文章,问候冬安!at:2009年01月19日 晚上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