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时候,听着一首伤感的歌曲,会从心的深处涌上一种莫名的情绪,心情便随之低落下来。其实并不是真的遇到了什么不开心,而是对钻进耳朵里的旋律的一种自然反应而已。
音乐的魅力往往体现在这里。我是不怎么听歌的,即使听,也是听听旋律,歌词很少去记,所以,许多流行歌曲都是在街头巷尾、超市或公交车上听那么几句,从来不能完整地把一首歌唱下来。倒是喜欢听一些纯音乐,特别是比较舒缓一些的,沉浸进去,可以放松身心。
那天,qq那端发来一个网址,打开一看,原来是戏曲《十里花香》,在那边极力推荐下,耐心听下去,却第一次发现,其实戏曲的旋律也是很好听的。这是一段抒情的音乐,省去歌词,那柔绵的韵律很能抓住人心。
当初读到《琵琶行》的时候,对其中关于琵琶曲的描写,只是觉得文字的精彩,并未领略到乐曲的本身之美。而今,在某个时候,耳边响起的若有似无的音乐,也会如切切私语一般,悬梁数日,久久不能散去。
电视剧《血色浪漫》中,有钟跃民缓缓叙述音乐的一段场景:他把悠扬的音乐直接还原成金色桦树林、蓝色湖泊以及小船组成的一幅浪漫无比的油画。当时的印象是:真美!我对音乐的造诣简直可以称为零。追其原因,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音乐老师上课时候喜欢一边教歌一边巡回,听到谁唱错,就会用手一指说,你停下。有一次,在我很卖力地学唱时,不幸被老师的指头对焦,已经记不得是在学哪首歌,但那一刻的窘迫感却是很久以后才散去。从此不再开口唱歌了,以至于现在更是五音不全。而学习《琵琶行》时,也是因为文字的美,才知道音乐的美,这种美也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更多的是佩服老白能把音乐换成如此形象的文字流传百世。
前几天,网上有个帖子是《那些穿越我们生命长河的流俗歌曲》,其中每一首曲子的旋律都很熟悉,但每一首都哼不完整。抒情的、激昂的、浓重的、轻扬的,从1978年到2008年,整整30年间,每年一首,似乎又从那时重新活了一回,每一年都在一段乐曲中流逝。历史的巨轮缓缓碾过,这些时代的歌曲,便是车轮声声、车辙道道。有了这咿咿呀呀的轮子转动的声音,坐在车里的人才不会觉得枯燥、寂寞。何况,这乐声是善变的,时刻调节着人们的审美疲劳。不像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出站走了老远,耳边还是单调的“哐当哐当”的声音。
如今也开始享受音乐了,虽然距离骨灰级很远,但毕竟是开始接受了。即使不会乐器,节奏感还是有的。所以可以在dj曲中摇动身体,在抒情歌中闭目养神。一个人开车上路的时候,也会随意放上一盘碟,让耳边有一些叮叮当当、乒乒乓乓的声响。当然,这也是有选择的,纯音乐不说,若是歌曲,不喜欢歌手撕破嗓门地吼唱,喜欢私语般的轻语。实在不欣赏的是曾经流行的说歌,即一口气把歌词从头到尾地和着音乐说出来。有时候听得着急,恨不得按了暂停让他们喘口气。
社会有什么需求,就会产生什么商品。我想在世界上像我这样挑剔的人可能为数不少,于是有精明的商人在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分析后,推出了各类音乐商品。有适合酒吧里放的,有适合茶社里听的,恋爱中、失恋后、高兴间、伤感时,春风、夏夜、秋雨、冬雪,随着心情,随着环境,你都能找到合适的音乐或歌曲来听。近年来,音乐还被用在心理治疗等方面,甚至还有人研究出给牛羊奏音乐可以多产奶,给鸡鸭听歌能多产蛋。可见,音乐的魅力确实无穷,不仅影响到人,还影响到了动物。
适当的音乐,是很能渲染气氛的。比如,我本是想坐在这里处理一下最近的邮件,顺便在qq空间里回几句留言而已,却无意听到了这首伤感的歌,歌词记不清楚,也不想费脑子去记,只是这曲调,影响了心绪。
人在某些时候是脆弱的,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就像这音乐,不过是音符的排列组合,而随着它们在五线谱上的跳跃,人的情绪便跟着漂动,仔细想来,确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据说有首《黑色星期五》的歌,听到的人有很多都会去自杀。犹豫再三,在一个深夜打开来听。旋律的确很悲伤,如果伤心欲绝的人听到了,定是痛上加痛,悲从中起,若被痛苦所击败,失去理智的话,也难免会产生悲剧。而我是有了思想准备来听的,所以只是觉得这是一首悲伤的歌曲而已,不至于为它付出自己的生命。因此,人在某些时候又是坚强的。
这也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听到了伤感的乐曲,能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很快恢复平静的情绪,而鸡鸭牛羊却不能,它们不会在听到催奶催蛋的音乐时,运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调节鲜奶鲜蛋的产量的,它们只能由着人类来打乱自己的生理机能,让人们在他们所谓的科研成果中自我陶醉,然后在若干年后,不动声色地报复人类的贪婪。
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居然在这里谈起了音乐,难怪连猫咪丁香都在我怀里喵喵直笑呢!算了,抱了它去睡吧,万一把它笑得背过气去了,孩子会和我拼老命的!
-全文完-
▷ 进入水之韵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