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俗
我的家乡在渭南长寿塬,古语有“华阴华州的水浇田,不及渭南的长寿塬”之说,所以,生于期长于斯的长寿塬人常以此为耀,我也概莫能外。这句话最初语出谁口,无从考证。但据村里一些年长者讲,语出康熙皇帝。长寿塬土质奇特,保墒性能好,即使遇到大旱之年,其它地方颗粒无收,长寿塬也能偶得偏雨略有收获,长寿塬之说也可能由此而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么多年在外奔波,也让我感到家乡人的过年习俗与其他地方相比有所不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讲究年三十晚上吃年夜饭,而家乡人年三十晚上不吃年夜饭,三十晚上一家人只是聚在一起包初一早上吃的蒸饺。包完饺子后大人们准备初一早上全家人要穿的新衣,然后催促孩子早点睡觉。初一早上讲究的是早起,小孩子早起穿新衣放鞭炮,大人们早起给左邻右舍拜年,初一谁家的炮放得越早越好,越吉利。一般从凌晨四点多钟就有人家起床放鞭炮。分了家的兄弟年三十这一天也不在父母家吃团圆饭和年夜饭,只是在自己小家庭里团圆过年,三十晚上也没有守岁的习俗。家乡人过年初一比三十要隆重些,初一早上家家户户吃蒸饺,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也在初一。因为祖祖辈辈吃面食,所以即使过年也不吃鱼,也可能是面食与鱼天然不搭配的缘故吧,家乡人很少吃鱼,当然会烹鱼的人就更少,这与其他地方年年有(鱼)余的年俗就有所不同。
在家乡人过年的习俗里,走亲戚可以说是家乡人过年的“重头戏”。家家户户蒸花馍,互相之间是馍来馍往,只是根据辈分的不同,在留对方花馍的数量上有所不同。留花馍也很有讲究的,千万不能留错,留错了会落人笑柄。另外,做舅舅的过年期间除了给自己的外甥外甥女们送花馍外,还要送一对灯笼。到了晚上外甥们点上舅舅送的灯笼会乐呵呵的在村里转悠。灯要送到13岁为止,13岁那年要举行一个颇为隆重的“完灯”仪式。
走亲戚一般要在对方家里吃一天饭,叙说一年来的亲情和家里的收成,加深彼此之间的亲情。村里过年期间还要唱大戏。现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送花馍的渐渐减少了,代之以现代礼品,农村唱大戏的也少了。年味的感觉似乎也比以前寡淡了许多。
回想起儿时的年味,心里还是多了几份落寞和留恋。如今的生活好了,年味却淡了,到哪里才能寻找到失落的年味呢?
-全文完-
▷ 进入郭双年的文集继续阅读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