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小时读书的一些旧事。小学二年级时我的同桌叫陈琴,她妈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时常从家里带《民间故事》到学校来看,我有幸看过几本。上面主要登载的是一些民俗故事和民间传说的青年男女间的爱情故事。当时我不懂什么是爱情,但这并不妨碍我被这些故事深深吸引。我很喜欢看但又有点怕,潜意识里觉得这是些不好的书,或者是我这年纪不该看的书。虽如此,我依然被故事里各种各样的男女间真挚、荡气回肠的故事吸引。那是我第一次看的除课本以外的书籍。在记忆里,有非常深刻的印象。
以后大了一些,我就从堂姐那里借看了一些书,有童话也有小人书。《大林和小林》我最有印象。后来又看了几本小人书,记得有《马兰花》和《海的女儿》,马兰花我翻过很多遍,但是有些地方始终看不懂。看了《海的女儿》,我知道了什么是忧郁。这时期有一个场景依然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拿着在堂姐那借的《童话故事选》,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看,那时小哥在家,母亲也在家门口忙着,小哥对我说,看书好,是要多看点书。
长大些后,二姐的枕头下不时出现一些书,有时是琼瑶、岑凯伦的书,有时是杂志,如《小说月报》、《收获》、《十月》、《读者文摘》 ,当时理解力有限,有些小说根本看不懂,但《读者文摘》上的一些很经典的散文,很是喜欢。
后来,我开始对家里阁楼上的东西感了兴趣。原来上面堆了好多的报子,都是大哥订阅的1978——1982年的《中国青年报》,因了这些报纸,成就我当时两大本厚厚的剪报册,让我从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识。在报纸里也夹着一些书,我记得有一本《百花洲》的文学期刊,上面有篇小说深深吸引了我,我看完了,以为会有续篇的,可是找了半天,既没有看到“请看下期”也没有看到“下转第几页”的字样,我当时牵挂着故事里的人物的结局,始终不相信故事就这样没有结局的结束了,这给我很大的遗憾,也让我永远的记住了这本刊物的名称《百花洲》。在以后的很多年中,我努力的在众多刊物中寻找着熟悉的三个字,可是每次都无果而终。
在少时读书的故事里,有个记忆不得不提一下,那时家里有本《艳阳天》,好像是浩然的作品,我有时牵着牛走在田埂上,一边放牛一边看书,村里有位长者,他得知我看的是《艳阳天》他说,这本书里面姓马的全部是坏人。我当时不明白他话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艳阳天》里有很多人物都姓马,都是坏人。而马姓也是我的姓,因为这事,也因为这本书本来就不好看,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看这本书了。
那时大姐虽然没上过几年学,但她也喜欢看一些书,我印象里最多是《青春》,那是从在中学教书的本家叔那借来的,几本书放在一起,用粗粗的棉线装订成很厚的一大本。有时我也翻翻看看。依然看得不是很懂,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篇小说《槐花啊,槐花》,小说大意当时我本来不是很懂,现在也记不清了,小说扉页的插图我却记忆犹新:一颗槐树下,一张画得很大的女人的脸,脸庞上有一颗颗的泪珠在滴落。
对诗歌的接触大概始于小哥带书回家的那一年。有一次小哥回来了,他带会了徐志摩和戴望舒的诗集各一本,还带了一本世界经典爱情诗选《妙意曲》,从这些书里,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的诗歌,那形象的比拟和瑰丽的词语到现在一直是我心中的最爱。后来,我渐渐大了,有一天大哥调动了工作,一个大纸箱子装满了他的东西,我看到里面有几本《人民文学》,上面赫然用铅笔写着大哥的姓名。我知道这肯定是大哥自己订阅的书籍,当时莫名的觉得好开心,好像书就是自己的一样.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书简直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不光书,在那个时代,什么都是奢侈品。看过的书真是凤毛麟角,但正是因为少,才更觉珍贵,才在记忆中有如此清晰而美好的印象。那时对书里某些内容虽不是很懂,但书毕竟陪伴过我,毕竟给了我知识,滋养了我的心灵。如今坐拥书城却少了那时对书的虔诚和惊喜,这实在是大大的遗憾。纷繁芜杂的书让人眼花缭乱,很难觅到一本心仪又好看的书,喜之爱之更无从谈起,这不禁更让我怀念少时看书的无限乐趣和惊喜了。
-全文完-
▷ 进入星空依然的文集继续阅读喔!